具有明确学习路径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复杂知识,增强学习信心, 教案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有助于在课堂上保持连贯性与逻辑性,下面是找工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雨艺术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雨艺术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春雨的声音,理解小雨和种子之间的关系。
2、通过欣赏教师演唱,学会用轻轻的声音演唱“沙沙沙”和种子“在说话”
3、乐意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活动准备:
沙球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教师摇动沙球,并提问:
师:听,沙沙沙,沙沙沙,这是什么声音?
二、欣赏歌曲《春雨沙沙》
(1)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春雨沙沙》
师:刚才,你听到谁在说话?它在说些什么?
(2)教师带领幼儿跟唱歌曲,提醒幼儿在“沙沙沙”处和种子“在说话”处用轻轻的声音演唱。
三、表演歌曲。
(1)教师启发幼儿尝试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相应的动作。
(2)引导幼儿两两结伴,分别扮演小雨和种子,鼓励幼儿边唱歌边表演。表演完毕后互换角色。
四、音乐游戏《猪笼草》
师:春雨沙沙沙,种子发芽啦!春雨沙沙沙,种子长大啦!一只小飞虫飞过来找吃的东西啦,小飞虫你可别吃我们的种子呀!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别着急猪笼草正在等着小虫子呢?(游戏开展1-2遍)
雨艺术教案篇2
设计思路:
双簧表演是我国传统曲艺的瑰宝,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表演形式。如何让他们感受双簧的魅力,了解双簧的特点,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我将简单的儿歌用传统的曲艺双簧来演绎,让幼儿直观的感受双簧表演的特点,体验双簧表演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对曲艺表演产生兴趣,能参与表演。
2、欣赏双簧表演,了解双簧表演的特点。
3、能尝试进行简单的双簧表演。
活动准备:
双簧录象一段、屏风、醒木、冲天辫、大褂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2、谈话导入。
二、基本部分
(一)欣赏双簧表演,初步了解双簧表演的特点。
1、幼儿欣赏教师第一次表演,感受双簧的表演特点。
2、幼儿欣赏教师教师第二次表演,认识前脸、后脸。
(二)幼儿初步尝试双簧表演。
1、复习儿歌。
2、幼儿创编前脸的动作
3、幼儿尝试表演。
4、幼儿欣赏传统双簧表演,进一步感受双簧的艺术性和特点。
5、个别幼儿化妆表演,提升幼儿对双簧表演的兴趣。
三、结束部分
1、延伸:投放道具,鼓励幼儿到区角表演。
2、听音乐出教室。
雨艺术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边唱边画出圣诞老人,并添画出相关的内容。
2、音乐和美术结合,发展对图形的想象及探索组合规律。
3、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
1、范画、圣诞老人的挂件。
2、幼儿每人一张纸、水彩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1、谈话:12月25日是什么节?圣诞节是什么样的?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人们会干什么?丰富幼儿对圣诞节的认识。
2、出示圣诞老人挂件,请小朋友观察。
提问:圣诞老人是什么样子的?
小朋友想来画圣诞老人吗?老师这里有一首神奇歌曲,歌曲唱完圣诞老人就会来到你的眼前。
3、教师边唱歌边在黑板上画,请小朋友仔细听和看。提问:刚才老师唱了些什么?
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并理解歌词所唱的代表的是那一部分。
4、幼儿学唱歌曲,并伸出手指在空中边唱边画练一练。
5、幼儿用水彩笔在纸上画圣诞老人,画好后引导幼儿添画上房子、圣诞节、雪人、雪花、驯鹿等相关背景。
6、幼儿绘画,教师随机指导。
提醒幼儿用水彩笔涂颜色,油画棒打底色。表扬想象丰富、有创意、画得好的小朋友。
7、评价。
采用小朋友间互相评、自我评价、老师点评的方式进行讲评。
从想象力、构图、涂色等方面进行评价。
雨艺术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用纸条创作的乐趣。
2.学习用各种颜色的纸条制作水果、动物等有趣的图案,发展小肌肉动作。
3.尝试根据纸条作品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挂历纸、广告纸、包装纸,剪成长条等。
2.剪刀、双面胶、a4大小色卡纸、彩笔若干。
3.舒缓的背景音乐、课件ppt
活动过程:
1.出示纸条并播放ppt,引导幼儿欣赏纸条制成的手工作品,感受作品的美。
师:小朋友们认识它吗?纸条可以做什么呢?
师:原来纸条能做的东西这么多呀。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用纸条做的手工作品吧,是怎么做出来的,说一说你的感受(如西瓜的花纹可以用折成波浪状的.绿色纸条,葡萄可以用紫色的纸条粘成小圆圈)。
2.演示小蜗牛的制作方法,调动幼儿制作的兴趣。
(1)分发纸条,让幼儿探索体验纸条手工作品
(2)幼儿观看老师的制作步骤,并欣赏老师创编的儿歌:用一张纸条从一端卷到另一端,做蜗牛的壳,卷好后粘贴到另一张纸条上,画上小蜗牛的眼睛,纸条小蜗牛就做好了。(儿歌:小纸条,变变变,变什么?变只小蜗牛慢慢爬。)
(3)引导幼儿用拍手和模仿蜗牛爬的动作学说一遍儿歌,增加趣味性。
3.播放背景音乐,引导幼儿动手制作,老师从旁指导。
4.展示作品,请幼儿展示作品并仿编儿歌。
活动延伸:美工区《纸条大变身》
雨艺术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abc乐段的不同节奏。
2.能在音乐律动下,跟随老师做相应动作。
3.在音乐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乐曲的乐段的不同节奏。
2.难点:能跟随音乐做动作。
活动准备
鸭子头饰、音乐、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景导入:出示森林图片,教师扮演小鸭子入场,讲述故事。
师:我是一只胆小的小鸭子,我一个人住在树林里很孤单,因为我没有好朋友陪我一起玩,所以我很不开心,今天,我终于鼓起勇气走出家门,我要出去找好朋友玩啦。
二、基本部分
1.完整欣赏音乐,教师示范动作。
师:你们看到小鸭子是怎么走出家门的?
2.欣赏a段乐曲,教师示范动作,请幼儿说说并模仿小鸭子走出家门的动作。师:这个动作小鸭子做了几遍?
教师口述儿歌,引导幼儿数一数。
3.提问:引出b段乐曲。
师:小鸭子找到好朋友了吗?让我们仔细看一看小鸭子和好朋友做了什么动作?
4.请出个别幼儿和老师一起听音乐,示范动作。
5.请幼儿说一说,小鸭子找到好朋友后心情怎么样?它和好朋友做了什么动作。(教师可用动作提示幼儿——亲一亲,手拉手,蹭一蹭……)
6.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好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做游戏。
师:为什么我俩是好朋友啊?(引导幼儿发现,椅子靠在一起就是好朋友)师:你们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吗?快去找一找吧!找到好好朋友一起玩游戏吧!7.教师小结“小鸭子”的心情。
师:没有好朋友的时候,小鸭子的心情怎么样?找到好朋友后,小鸭子的心情怎么样?(满足、开心)
8.请幼儿和身边的好朋友一起完整的跟随老师听音乐做动作。
9.出示池塘图片,引导幼儿离开座位去池塘找好朋友。
师:刚才我们在家的周围找了好朋友,这次让我们去池塘边找一找好好朋友吧!音乐结束后,教师首先回到座位。提醒幼儿,音乐结束后要回到座位。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完整的进行音乐游戏。请老师扮大鸭子和小鸭子们一起找好朋友。附:小鸭子找朋友
小鸭子,找朋友。
摇摇摆摆,嘎,嘎。摇摇摆摆,嘎,嘎。摇摇摆摆,嘎,嘎。摇摇摆摆,嘎,嘎。小嘴巴,亲一亲,手拉手,摇一摇。
小嘴巴,亲一亲,手拉手,摇一摇。
找到好朋友,蹭一蹭,找到好朋友,蹭一蹭。玩累了,回家啦!
活动总结
小班上学期,幼儿不能很好的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经常会几个人拉在一起或一个人不去找好朋友,所以,在活动准备时,把两个好朋友的椅子挨在一起,给予孩子暗示和提醒。活动中,通过简短的故事导入,把孩子带入故事情景中,让孩子们投身到
音乐游戏当中,成为故事中的主人翁。在音乐游戏中,带领幼儿按照上半身动作——下半身动作——全身动作的动作顺序进行游戏,一步一步提高游戏的难度。在幼儿掌握后,可以继续更换好朋友,进一步提高游戏的趣味性与合作性。
雨艺术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