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环节设计应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以确保知识的易懂性,通过对教案的反思,教师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进行改进,下面是找工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数学纽扣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数学纽扣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组织幼儿采用各种方式朗读故事,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学习 分角色表演故事。
2、知道捡到东西要交还给主人。
3、能积极参加表演活动,增强幼儿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故事dv
2、动物头饰,纽扣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名称
1、出示绘本封面:这本书叫什么名字?(多次反复指读书名)
2、《一颗纽扣》的故事里都有谁?说了什么事?
二、阅读故事
1、发放幼儿用书。
2、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录音读到哪一页你就要翻到哪一页,
也可以轻轻地跟着录音一起讲一讲。
3、教师带领幼儿朗读故事。
4、合作朗读:一二三组小朋友读小老鼠的话,四五六组的小朋友读其
它小动物的话。
5、四五六组的小朋友读小老鼠的话,一二三组的小朋友读其它小动物的话。
6、接读故事:下面我们一页一页来接读故事,老师说了哪一组读就由哪一组的小朋友来读,老师叫那个小朋友的名字就由这个小朋友来读接下来的一页,没有轮到自己读小朋友也要仔细听,并把书翻到别人正在读的那一页,听听谁读得好,看看谁能认真听别人读。
三、表演故事
1、刚才老师看见一些小朋友讲故事讲得特别好,老师要请他们戴上头饰来表演故事。
2、请9名能力强的幼儿上前表演故事,在讲到“小老师回到家…….”教师可根据幼儿掌握的'情况,引导幼儿讲述。
3、评价刚才幼儿的讲述情况,再请一些幼儿上前表演故事:刚才别的小朋友在上面表演故事的时候,老师发现某某小朋友能安安静静、认真地看表演,诗歌有礼貌的小观众,现在老师也要请他们来表演,希望下面的小朋友都能安安静静地看表演。
四、结束部分
1、评价幼儿活动情况,让幼儿下课后和同伴继续表演这个故事。
2、小老鼠为什么不怕辛苦要一直问这么多小动物呢?.(幼儿捡到东西要物归原主。)
数学纽扣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按钮口的特征(颜色、大小、纽扣上的洞洞的数量等)进行配对。
2、乐意帮助别人、指导见到东西后要归还主人。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故事ppt、塑封的小动物、塑封纽扣、草地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师:这是什么?有几颗纽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个故事"一颗纽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观看ppt1、观看ppt1提问:这颗纽扣是什么样的?
小结:小老鼠捡到了一颗白白的、圆圆的、上面有4颗洞洞的纽扣。
2、观看ppt2提问:
(1)这颗纽扣是小狗丢的吗?
(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小狗的纽扣是红色的,小老鼠的纽扣是白色的,它们的颜色不一样,所以不是小狗丢的。
3、观看ppt3提问:猜猜小兔会怎么说?
小结:小兔的纽扣是三角形的,小老鼠的纽扣是圆形的,它们的形状不一样,所以不是小兔丢的。
4、观看ppt4提问:
(1)小老鼠会怎么问呢?
(2)如果你是小松鼠会怎么回答?
小结:小松鼠的纽扣上有5个洞洞,小老鼠的纽扣上只有4个洞洞,它们的洞洞不是一样多,所以不是小松鼠丢的。
5、观看ppt5提问:小朋友想一想,这颗纽扣是小蚂蚁丢的吗?为什么?
小结:小蚂蚁的纽扣小,小老鼠的纽扣大,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也不是小蚂蚁丢的。
6、观看ppt6提问:
(1)它会怎么问妈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老鼠的话。
(2)这颗纽扣是妈妈丢的吗?为什么?
小结:妈妈的纽扣和小老鼠的纽扣都是白白的.,圆圆的,上面有4个洞洞的,大小也是一样的。
1、观看ppt7三幼儿操作1、还有一些小动物没有找到纽扣,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2、每人抱一个小动物,在草地上找到相应的纽扣并贴在小动物身上。
3、交流分享,并验证。
小结:你们也是爱动脑筋又会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数学纽扣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能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根据纽扣的特征(色、形、大小、洞的数量)寻找其主人。
2、愿意帮助别人,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了解纽扣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语言表达其不同。
2、教具准备:ppt、衣服、纽扣等。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引出故事。
1、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个动画片,名字叫《一颗纽扣》(ppt)。
2、你们身上有没有纽扣?在哪儿呢?它们都一样吗?(请幼儿相互比较看看、说说)
3、故事里说的那颗纽扣是一颗怎样的纽扣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观看故事,观察比较。
(一)发现纽扣,观察纽扣
p1导入:今天天气真好,一只小老鼠出来散步,走着走着,前面滚来了一颗纽扣。
重点提问:这是一颗怎样的纽扣?
(二)观察比较,寻找失主
1、观察颜色
p2导入:看看他找到了谁?小老鼠问:“小狗你好,我捡到了一颗…纽扣,是你丢的吗?”
重点提问:小狗有没有丢纽扣?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你们觉得这颗纽扣是小狗的吗?为什么?
2、观察形状
p3导入:小老鼠又找到了谁?(小兔)它会怎么问?
重点提问:你们觉得是小兔的吗?
3、观察数量
p4导入:告别了两位朋友,小老鼠继续往前走,这次他遇到了小刺猬。
重点提问:1、它会怎么问呢?让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2、这颗纽扣会是小刺猬的吗?为什么?
4、观察大小
p5导入,这次小老鼠遇到了谁?还有呢?(解释蟋蟀)“大象蟋蟀你们好,我捡到了一颗纽扣,是你们丢的吗?”
重点提问:大象蟋蟀想了想自己的纽扣都摇了摇头。“这次为什么又不对了呢?”小老鼠想不明白了。
5.整体观察
p6导入:所有的朋友都问过了,可就是没找到纽扣的主人。回到家,妈妈给它做了好吃的点心。小老鼠一抬头,突然发现:“咦?哈哈哈衣服怎么也少了颗纽扣呀?”
重点提问:会不会是哈哈哈呢?
三、幼儿操作,尝试匹配
1、引发兴趣
故事到这里结束了,可故事里其他的小动物还没有找到自己丢失的纽扣,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2、回忆故事
看看这些纽扣分别是哪个动物的?真的吗?(播放ppt验证)
3、个别操作
我这里还有几件衣服,它们都掉了一颗纽扣,请你们也来帮忙找一找,一定要看清楚,要和衣服上那颗一摸一样的?什么是一摸一样?
4、验证讲评
你找了一颗什么样的纽扣?找对了吗?介绍给客人老师听一听你找到的是什么样的纽扣,让她检查一下你找得对不对!
直接导入:让幼儿从身上寻找,在交流中进一步巩固纽扣的特征认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结合生活经验,渲染气氛:教师说出掉了纽扣后很着急,从而产生同情心,激发幼儿愿意帮助小老鼠找纽扣主人的`情感。
创设故事情境:在帮钮扣找家的过程中,创设故事情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在不同的有趣的故事情节里,引导幼儿匹配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数学纽扣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纽扣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纽扣上的扣眼数量等)进行配对。
2、乐意帮助别人,知道捡到的东西要归还主人。
活动准备:
课件:一颗纽扣,五幅动物衣服图片,纽扣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纽扣,引导幼儿观察纽扣外形特点。
2、请幼儿找一找衣服上有没有纽扣,知道同一件衣服上的纽扣大部分是一样的。
二、观看课件,比较各种纽扣的不同。
1、画面一:flash动画:小老鼠捡到一颗纽扣。观察纽扣的特点:一颗红红的、圆圆的、有两个洞洞的纽扣。
2、画面二:找小兔问问:这是不是它丢的纽扣?比较两颗纽扣的不同:小老鼠见到的纽扣是圆形的,小兔的纽扣是三角形的。
3、画面三:遇到小狗:比较两颗纽扣的不同:小老鼠见到的纽扣是红色的,小狗的.纽扣是黄色的。
4、画面四:遇到小刺猬:比较两颗纽扣的不同:小老鼠见到的纽扣有两个洞洞,小刺猬的纽扣有四个洞洞。
5、画面五:小老鼠回到家中,发现妈妈身上少了一颗纽扣,原来是妈妈的纽扣。
三、幼儿操作:
1、给故事里的小动物找纽扣。
2、给其他小动物粘纽扣。重点比较纽扣有大小的不同。
四、结束:
师:老师衣服上也少了一颗纽扣,你们愿不愿意帮我到外面找一找我的纽扣。
数学纽扣教案篇5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让幼儿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类别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针对这一目标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数学活动《玩纽扣真有趣》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训练幼儿的分类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训练幼儿的分类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教具:颜色(红、黄、绿),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大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找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们共有的一个特征)
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帮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绿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
②集体练习活动。教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圆;绿、大与绿、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一堆的纽扣种类繁多,对幼儿来说分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独两个纽扣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体现了在活动的难点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不同方法。)
3、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帮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朋友,我们还能按照形状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还能按照大小帮大个子和小个子的纽扣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类。
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动。
2、分好后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何种类别进行分类的。(再一次巩固、强化重点)
活动延伸:
由老师带领幼儿到幼儿园小卖部里去找找看,货架上的商品都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
数学纽扣教案篇6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大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们共有的一个特征)
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帮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
②集体练习活动。教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圆;蓝、大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于放成一堆的纽扣总类繁多,因而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独两个纽扣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并由此体现了在活动的难点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不同方法。)
3、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帮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朋友,我们还能按照形状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还能按照大小帮大个子和小个子的纽扣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类活动。
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动。
2、分好后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何种类别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三正好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会用多种分类方法对纽扣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类进行再一次的巩固、强化)
活动延伸:
1、课后为班级里的积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2、由家长带领幼儿到超市里去找找看,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都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数学活动,学生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到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并学习到了各种分类的方法。这次活动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孩子对游戏感兴趣,所以学起来也比较快。
数学纽扣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训练幼儿的分类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大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们共有的一个特征)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帮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②集体练习活动。教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圆;蓝、大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于放成一堆的纽扣总类繁多,因而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独两个纽扣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并由此体现了在活动的难点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不同方法。)3、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帮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朋友,我们还能按照形状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还能按照大小帮大个子和小个子的纽扣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类活动。
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动。
2、分好后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何种类别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三正好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会用多种分类方法对纽扣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类进行再一次的巩固、强化)活动延伸:
1、课后为班级里的积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2、由家长带领幼儿到超市里去找找看,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都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
设计意图:
鉴于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数学活动,学生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到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并学习到了各种分类的方法。这次活动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孩子对游戏感兴趣,所以学起来也比较快。
数学纽扣教案篇8
小班阅读活动:《一颗纽扣》
活动目标:
1、能有序观察图画书,大胆表述阅读信息。
2、通过阅读图画书,简单了解书中故事的情节——小老鼠寻找纽扣的主人,并知道这是一件好事。
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学前儿童分级阅读能力培养用书一级《一颗纽扣》人手一册和ppt,黑色圆形纽扣图卡一张。
知识准备:已开展了阅读封面和第2—9页的活动。
活动过程:
一、教师点击ppt,出现小老鼠的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二、教师点击ppt引导幼儿有序观察画面,大胆表述阅读信息,了解故事情节。
1、点击ppt观察第10-11页。
——小老鼠手里拿着纽扣,好像在说什么?
——师幼模仿小老鼠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这是你的纽扣吗?
——“你觉得小松鼠会怎样回答?”。
——幼儿自由讲述。
——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松鼠的回答。
师:原来小松鼠的纽扣是它爱吃的栗子做成的呀,那这颗纽扣是谁的呢,让我们继续陪着小老鼠寻找纽扣的主人吧。
2、点击ppt观察第12-13页。
—— “你看到了什么?”
——老师看到图画上有个地方有点奇怪,小老鼠怎么是倒着的?
——小老鼠手里拿着纽扣,好像在说什么?
——你觉得青蛙会怎样回答?
3、点击ppt观察第14-15页。
——“你看到了什么?”
——它为什么要坐在大象的鼻子上和大象说话?
——小老鼠手里拿着纽扣,好像在说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问问大象。
——你觉得大象会怎样回答?
4、点击ppt观察第16-17页。
——“你看到了什么?”
——观察蟋蟀。让我们仔细来看看它的纽扣。点击ppt,放大蟋蟀的纽扣让幼儿观察。
三、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在图画书中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完整阅读讲述。
活动反思:
一、要抓准阅读活动的目标定位。
在试教过程中,针对10—17页画面的阅读也走了很多弯路。教师过多的关注到画面中的细节,每页阅读时的提问太繁琐,将主要内容聚焦到画面动物位置的比较,大小的比较,从而将画面真正要表达的语言信息给弱化了,本次活动注意了以画面传递的语言信息为主,关注画面本身特点为辅的方式,较好的把握了目标。
二、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阅读,为幼儿阅读创设轻松、愉悦的阅读环氛围。
教师在组织活动当中,始终关注到每一个幼儿,能与幼儿进行有效地互动,并积极引发幼儿之间,幼儿与图画书之间的互动,活动气氛轻松,愉快。教师语言精练有感染力。善于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注意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使每一个幼儿都在这次阅读活动中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本次活动教师打破了一读到底的教学模式,采用了教师引导阅读前大部分与幼儿自主阅读发现最后答案相结合,体现了教师对阅读活动教学的深刻领会。
通过ppt与图画书的结合,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阅读中,丰富了小班阅读活动的形式。
把简单的阅读置入游戏的情景当中:教师与幼儿一起陪着小老鼠一起去寻找纽扣的主人,形成阅读的一根主线贯穿起整个阅读活动。
数学纽扣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