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案中应包含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案中应设定合理的课堂目标,以下是找工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游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游园》教案篇1
引读法,即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说明、描述、想象性的语言,用以填补课文内容跳跃中情与景的空白,然后引出学生对课文的接续。我运用引读法教学《游园不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师:有一天,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南宋诗人叶绍翁禁不住****诱惑,终于合上书,想到一位朋友家中去欣赏他家园子里的'春景。他独自缓缓而行,来到朋友家的门前。可是——
生:(读)小扣柴扉久不开。
(结合诗意理解“小扣”、“柴扉”的词义)
师:这是怎么回事扣了这么久还不来开门是主人不在家吗不会吧,他是很少出门的呀!噢,他家园子里满地长着青苔,绿得像铺开的地毯,美丽极了。看来园主人是很爱惜****的,可我穿着一双水底鞋。哦,主人大概——
生:(读)应怜唇齿印苍苔。
(引导理解“应”、“展齿”的词义)
师:大概主人爱惜苍苔,怕外人的木底鞋在上面踩上印子,破坏了他家园子里的春景。可是我也不虚此行,你园子里的****怎么关得住呢——
生:(读)****满园关不住。
师:是啊,满园****是关不住的呀,你看——
生:(读)一枝红杏出墙来。
引读法特别适合于古诗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了解写作方法,指导朗读、背诵等。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宜经常运用。
《游园》教案篇2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古诗,能说出诗句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学习,能给古诗配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体会作者访友未成却还高兴的豁达情怀。
教具准备:
录音机、新华字典、挂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过程与方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设置故事情境
宋朝诗人叶绍翁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怀着愉快的'心情匆匆到好朋友的家里,但他来到朋友家门前,却发现朋友不在家。
请问:此时,叶绍翁的心情该是怎样的?
2、板书课题,12、游园不值
3、读课题并利用字典理解课题
4、简介诗人:叶绍翁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复习七言古诗的节奏。
2、划分节奏。
3、小组检查并自由读古诗。
三、播放录音,体会古诗节奏
四、自由读古诗,找己不理解的问题
五、带着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学生利用新华字典等工具书)
六、交流学习情况,师相机板书
应怜:应,大概。怜,爱惜。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七、理解诗意,想像画面
1、小组串讲诗句意思竞赛。
2、学法反思:
串讲诗句意思应注意什么?
(词序、补充)
3、出示挂图,学生进行观察;播放录音,想像画面。
八、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1、引导讨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你能体会出诗人当时的心情吗?
3、多种方式朗读。
九、巧设练习
1、给古诗配画。
2、结合古诗,编写故事。
《游园》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背诵古诗。
2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把诗句描写的景象画下来,把诗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叶绍翁
怜苍苔
扫兴
久不??
满园春色(想)
喜悦
一枝红杏(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春景图)春天,以她那五彩斑斓、光彩夺目而著称,万物苏醒,百花齐放,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使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她歌颂、赞美,也因此留下了许多名词佳句。谁能背诵一些?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板书课题,出示诗句)
二指导学习《游园不值》
(一)检查预习
1介绍作者
a指名学生交流
b师汇总:叶绍翁,南宋处州龙泉人,是位很有名的大诗人。有的资料说他流落江湖,浪迹荒村,无官无职,了解农村生活,擅长写七言绝句。
2检查朗读
a大家想读这首诗吗?那就大声的读一读。
b指名学生读诗,重点指导“屐、苔、扉”
c齐读
(二)理解诗句意思
1你想进一步读读,把它读懂吗?
我们要读懂古诗,可以(映示四步法:1、释诗题2、明诗意3、悟诗情)
请同学们参照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把读懂的记在心里,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学生自学。
小组合作:把你不懂的地方在小组中提出来,讨论解决。
交流:通过自学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诗题: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
诗意:
(1)相机映示:“应怜屐齿印苍苔”
读了这句你知道了什么?
应:大概
怜:爱怜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诗句的意思: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
指导朗读
(2)诗人感觉到了这些,他是怎么做的?
映示:“小扣柴扉久不开”
细细品味这句诗,你读懂了什么?(诗句意思: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
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你已经读懂这句诗了吗?
指名读、齐读。
多可惜呀!诗人想进去欣赏园中的美景却未能如愿,因此十分扫兴(板书:扫兴)
正当他扫兴想回时,他又看到了什么?”。
(3)出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读诗下两行,边读边想,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
诗人看见一枝红杏伸出墙头,由此想到园中的美景。我们也来想一下,此时园中会是怎样一副景象?
交流
(4)阳春三月,沐浴着春光,和煦的春风徐徐吹过脸颊,婀娜多姿的柳条舒展着身姿,与姹紫嫣红的百花翩翩起舞。这样的景色真是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呀!难怪诗人会发出这样的赞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你能用几个词语来夸夸春天的美景吗?
谁也愿意学学诗人来赞一赞?(指名读)
(5)读诗
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诗呀!如果有优美的乐曲来配一配那就更美了。老师这里有段优美的音乐,很适合这首诗,请你欣赏一下,并配上乐曲练习朗诵这首诗。
指名朗诵。
三、拓展
1、诗学完了,但春天的美景还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唱一唱,把它表现出来。
2、根据《游园不值》这首诗,编一个故事,讲给你的好朋友听。
《游园》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看注释理解《游园不值》和其他古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2、想象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默写诗。
3、拓展积累其他的几首描写春天的诗和句子。
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读诗,背默诗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无以计数的诗人或者把视线落到人间的悲欢离合,或者把视角指向描写战场的血腥场面,或者把目光投向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于是给我们留下了令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滋补精华素——古诗语言,今天我们请来了宋代的一位大诗人,名叫——叶绍翁,看看他给我们留下的是怎样的语言精华。
出示: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圆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相互检查是否读正确了。也许就是我读不太准确,让我试一试。我愿意再和大家一块儿读读这首诗。
我欣赏到有几位同学不仅会读(板书:读背)已经会背诵诗了,不妨背一背,默一默。如果不会默写,就抄写一遍。
默写(指名一位同学上黑板来默写)
二、学习新诗,解意,晓意境。
(一)这首诗如果用咱们现代的语言又该如何解释呢?也就是说,你懂不懂呢?请对照注释说一说诗意,有困难的话提出来。
这位男孩告诉我,第一句诗不怎么能用现代语言表现:咱们讨论讨论。
应
怜
屐齿
印
苍苔,
(大概是怜惜园内的青青的苔藓,怕游人的鞋印留在了青苔上吧)老师顺势在词上标上序号。还可以怎么表达?指名说说。
怎样连贯的表现诗意呢?请你们四位随即串一串,看言语是否流畅。四人小组在串一串诗的意思,注意语言的连贯、流畅。
(作者去游园,而主人却不在。轻轻地敲了那柴门不久,也没有人来开门。大概是院子的主人爱惜那绿色的苔藓,怕木屐鞋地在苔藓上踩上脚印吧?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伸出墙来了。)
(二)重点品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一首好的诗能流传千古,就说这一首吧,你觉得那句诗写得最好。
想象一下,假如推开了柴门,满园会是怎样的春色呢?
请你们描述一下看到的满园春色。
(院子里百花争艳,火红的杏花,洁白的李花,金黄的迎春花,粉色的芍药花,紫色的月季花,真是五彩缤纷,把院子里装扮的充满生机;院子里生机盎然。杏树高高的举起鞭炮,喜迎春姑娘的来临。春梅迎风绽放,飘出浓郁的芳香,月季花也张开笑脸,对着天空高歌。还有许多花含苞欲放,正在明媚的春光里做着香甜的梦。)
2、出示画面和录象。想看一看你们想象中的`美好景象吗?
3、美文大师朱自清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流下怎样的语言呢?
出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4、拓展写春的其他诗。
这满园的春色,如果被其他诗人看到了肯定又会吟出许多优美的诗章
等闲识得东风面,
迟日江山丽,
桃红复含宿雨,
桃花一蔟开无主,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风花草香。
柳绿更带春烟。
可爱深红爱浅红。
——朱熹
——杜甫
——王维
小诗人们继续吟诗吧!
碧玉装成一树高,
春眠不觉晓,
好雨知时节,
万条垂下绿丝绦。
处处闻啼鸟。
当春乃发生。
不知细叶谁裁出,
夜来风雨声,
随风潜入夜,
二月春风似剪刀。
花落知多少。
润物细无声。
——
贺知章
——
孟浩然
——
杜甫
5、这首诗的确好,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知道吗?叶绍翁在创作这首诗时最后两句原先是这样的
比较:春色满园关不住,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开得艳。
一枝红杏出墙来。
品味一下,现在的诗好在哪儿了?
得出: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
这么有品味的好诗,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里面的味道呢?自由读——指名读——听录音——齐读。咱们富有情感的读一读。
三、拓展、化用或运用
1、你们谁都不会想到:叶绍翁的写的千古名句,并不完全是他自己的,正如同月亮反射了太阳的光,脱胎于谁的呢?
一枝红杏出墙头,
墙外行人还独愁。
——唐
吴融
杨柳不遮春色断,
一枝红杏出墙来。
——
宋
陆游
2、情景中理解何为“改造”与“引用”。
扮演成叶绍翁“听说班中有小朋友以为我是抄袭、剽窃吴融和陆游的作品,你们误会我了。创作时,正值我“山重水复疑无路”,忽然读到了“吴融”、“陆游”的诗句,真是“柳岸花明又一村”,“一枝红杏出墙来”正好能表现我看到一枝红杏时的惊喜心情,确实能让我想象到“表现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现在你们能明白我的想法了吗?就请各位跟着我到大自然去走一趟吧!说不定也会诗性大发呢?
看一段春景的录象创编小诗一首。(教师旁白作诗)
如:涓涓化冬雪,潺潺流春水。桃花不惜胭脂红,千朵万朵相映趣。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村前村后花满蹊,万紫千红压枝低。不是花中偏爱紫,此花开尽更无花。乱花渐欲迷人眼,几处蜂蝶争蜜暖。天南天北绕路边,野花无处不延绵。萋萋总是无情物,东风劲吹又一年。
学生反馈。
四、总结古诗学习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收获不小:读背中积累诗句,读懂中理解诗句,语境中运用古诗,古诗浩如烟海,博大精深,80首古诗只是沧海一粟。通过背诵80首古诗,通过这80枝“红杏”,感受古代文化的“满园春色”的同时,让我们的心灵也像诗一样的美。
五、留趣课外,激发爱诗之情
过渡:我留了一个挑战题:如果你会做了,别忘了把这份喜悦告诉我。
1、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
”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吱吱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2、“
”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碧澄澄的,此情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3、湖边,那株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返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呢,则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这不正是贺知章笔下的“
”所表现的景象吗?
4、姜林参加国际少儿奥数比赛获得一等奖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出了学校,传遍了北京,人们纷纷称他是“
”。
板书: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读背
小扣柴扉久不开。读懂(释留补调)
春色满圆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教案篇5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作画、.写作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揭题,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游园不值
2、解题: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3、介绍作者(用网上资料示作者情况)。
4、初读,大体了解诗的内容。
5、师示范朗读。
6、生随师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7、投影课本上的插图: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
8、字词质、释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9、指名逐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10、指导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4人组讨论)
(有柳树和各种美丽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浓郁的花香等。)
12、将诗中的内容通过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各自据诗意画画)
13、交流:投影学生的画,师生评议。
14、试试:将本诗用自己的话改作一下(可以是诗,也可以是散文。)
15、习作,交流,评议。
16、背诵诗句。
17、小结: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五、作业:
背诵、默写《游园不值》。
《游园》教案篇6
【设计理念】
教师创设情境,以同学为主体,重视同学的情感培养。把同学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同学在阅读活动中充沛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学会欣赏美,让同学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应怜”“小扣”等词语在本诗中的`意思。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针对本班实际情况,为同学加油、鼓劲,使同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引旧入新。
1、谈话激发同学背诵已经学过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说说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春天的
2、过渡引入:今天,俺们再一次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看看这首诗与其它描写春天的诗有什么不同,这节课,俺们一起来学习宋朝叶绍翁的诗《游园不值》。(板书课题)
3、读课题。学习生字“屐“扣”“扉”
4、回忆、讨论学习古诗的步骤及方法。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⑴同学回忆讨论。
⑵教师协助梳理归纳,板书“读、想、悟、背”。
三、读读诗。
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
1、同学读诗(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互换读、对读)。
2、教师范读。
3、指导朗读,师生同读。
四、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自主探究释疑。
⑴独自在诗中找出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
⑵借助注释、字典和相关资料自主释疑。
2、合作探究。
⑴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
①说说哪些词句你读懂了。
②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讨论解决。
③感受诗的意境,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⑵全班交流。
①质疑问难。提出在小组内还没弄明白的地方,大家来协助解决。
②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同学结合诗文画面说。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五、背诵诗。
1、指导感情背诵。
2、自由试背。
3、师生齐背诵这首诗。(回味诗意,整体感悟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
4、同学可以为这首诗谱曲,自演自唱。
六、延伸拓展。
激发同学的创作欲望。
同学们,学了这首诗,你们一定从《游园不值》这首诗中感受到了春的气息,品味到了词句的精美,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想象中作者所见到的美吧!
七、小结
作者游赏花园进不了门,本是一件扫兴的事,但他从探出墙来的一枝红杏,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转为欣慰,表达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热爱和赞叹之情。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柴扉不开 扫兴
红杏出墙 欣慰
表达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游园》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游园不值》这首古诗。
2、学会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5、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设计理念:
破古诗死记硬背呆板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体味古诗内容;文题勾联,感悟诗人情感。
教学准备:
自己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世人都用饱含深情的诗句赞美春天。谁能背诵一些有关春的诗句?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
(二)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1、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2、今天,我们就用这“四步法”来学习古诗。
(三)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感悟诗情
1、释诗题。
值———遇到。
?游园不值》是说作者叶绍翁到老朋友家的院子里去欣赏春天的景色,但是没有遇到主人。
2、知诗人。
叶绍翁:南宋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建宁浦城(今属福建人),诗以七绝著称,有《四朝问见录》、《靖逸小集》。
3、初读指导。
(1)自渎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
看图片,说说什么是柴扉,什么是苍苔。
柴扉——柴门
苍苔——长得非常繁茂的绿色的苔藓。
(2)标出停顿的符号,有感情的读诗句。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4、理解诗句的含义。
(1)读诗句,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
小扣:轻轻的敲门。
屐齿:木鞋底下的横木条。
(2)深入体会:你觉得诗中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怜”在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苍苔”的爱惜。
“扣”不同于“敲”,写出了作者对园主人非常有礼貌。
“关不住”写出了红杏的勃勃生机。
(3)说说诗句的意思。
莫非是(主人)怕木屐踩坏了他的青苔?我轻轻敲着柴门,却久久不见有人来开门。这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早已伸出了围墙外。
5、悟诗情。
(1)体会前两行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读诗的后两句,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3)创设情景(看图画,听音乐)
假设你就是叶绍翁,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首诗,体会这种情感。
(4)拓展:假如你就是红杏,你想说些什么呢?假如你是叶绍翁,你想对红杏说些什么呢?
6、体会写法。
作者如果不写那只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那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四)配乐朗诵全诗
《游园》教案7篇相关文章:
★ 节气教案参考7篇
★ 初中生物教案7篇
★ 小班卫生教案7篇
★ 树的艺术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