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清晰的教案设计使教师能够更准确地传达知识点,下面是找工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画老鼠的教案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画老鼠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听听,看看,唱唱等活动,初步学会歌曲《老鼠画猫》。
2、通过歌唱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初步学会歌曲《老鼠画猫》。
活动难点:
幼儿用动作表演歌曲。
活动准备:
1、猫头饰,大老鼠头饰各一个。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创设情景表演《小老鼠上灯台》,引出新歌曲。
1、老师扮演老鼠妈妈带领小老鼠去找食物,老鼠大队前进!播放音乐《小老鼠上灯台》。
2、遇到了一只凶狠的大野猫(另一老师饰),使老鼠们的觅食行动受到了阻碍,猫趾高气昂地走了。
3、为新歌的画面,埋下伏笔。鼠妈妈:“哎呀呀,好痛!我可怜的孩子们被吓坏了吧?讨厌的野猫,眼睛要是再小点就不会发现我们了,看,这是被猫爪子抓的,要是猫的爪子再少一点,该多好啊!”
二、学习新歌曲《老鼠画猫》
初步感受旋律:
(1)妈妈:看来这儿并不安全,我们还是搬家吧!
(2)妈妈:小老鼠我们搬了一天的家,很累了,赶快休息一下,美美的睡上一觉吧!
(3)鼠妈妈(惊讶状):“咦,我刚才做了一个很美的梦,梦见刚才那只讨厌的大野猫它变了,你们猜猜看,他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小老鼠”们议论纷纷,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鼠妈妈:乖宝宝,你们的心思和妈妈是一样的,都想让野猫的眼睛变得小小的,爪子呢,也没有了┄┄那就让妈妈将梦中的老鼠画给你们看吧!(变慢速唱歌边将猫的样子给画出来)
(5)幼儿跟随老师按照画面清唱练习两遍。然后再带动作跟着音乐练习两遍。
三、结束部分
一声猫叫——鼠妈妈:妈妈告诉你们我们梦想的猫是不存在的,真的猫还是要来的,我们还是悄悄搬家吧!(《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声中结束。)
画老鼠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请求,能唱准附点音符、休止符处的歌词。
2、能力目标: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等方式大胆表现歌曲。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与同伴共同表现、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老鼠、小花猫的头饰;cd《小老鼠打电话》;图谱一幅;电话机一部。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方式引入:
(1)引导语:小朋友,你们打过电话吗?怎么样打电话?让幼儿说说自己打电话的.经验,比如要翻电话号码等。
(2)练习有节奏地打电话和接电话。
(3)引导语:小朋友会打电话,那你知道小老鼠会不会打电话呢,今天啊,有一只老鼠自己在家,感觉好无聊啊,他也想打电话邀他的朋友到家里玩,它会请谁来到它家呢?小朋友们猜猜看。(幼儿猜想)下面,认真听老师唱首歌你们就知道了。
歌曲的名字叫"小老鼠打电话"(幼儿跟念)
2、学习唱歌。
(1)老师边弹边有感情地唱歌。
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谁打电话?小老鼠请了的朋友是谁?你们说小老鼠本来是像邀请猫吗?为什么它会把猫叫来呢?
(2)帮幼儿理解"电话本"、"过家家"等。
(3)幼儿再次听一遍音乐,边看着图谱,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问:①小老鼠为什么会打错电话?它打的是什么号码?
②小老鼠打电话的时候它眼睛看哪儿?小老鼠打电话时是怎么样的心情?
③当它看到来的朋友是猫时,小老鼠又是怎么样的?让我们来学一学小老鼠害怕的样子吧。
④小朋友帮小老鼠想想:怎么样打电话才能叫来自己的朋友?
(4)教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重点念好对白部分。
引导幼儿唱好小老鼠和猫的音色的不同。增强趣味性。
(5)教幼儿唱一遍歌曲。
(6)看着图谱念歌词。
(7)放cd,让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来唱歌,在唱歌时,注意用诙谐的声音来唱,并唱好角色的对话。
3、带领幼儿完整演唱歌曲。提醒幼儿注意有节奏地演唱,并在演唱时要有适当的语气、表情。
4、品德教育:
小老鼠为什么会招来猫?我们小朋友做事时能像小老鼠一样粗心吗?为什么?活动延伸:
下次音乐活动玩《小老鼠打电话》的音乐游戏。
画老鼠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理解歌词,初步学唱歌曲。
2。 感受并能初步表现休止符。
3。 体验歌曲情境的趣味性。
4。 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5。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快乐的游戏中初步学唱歌曲。
活动难点:在演唱中能初步的表现间奏、休止符。
活动准备:
音频、图谱、小老鼠指偶、老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回顾经验,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老鼠的指偶,模拟打电话。
提问:小老鼠是怎么打电话的?好朋友又是怎么接电话的呢?
2。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谱。
3。幼儿看着图谱进行打电话。
二、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提问:你听到歌里唱了什么?
2。欣赏歌曲,初步感受休止符
提问:电话号码是怎么拨的呢?
3。看图谱欣赏歌曲,教师在间奏部分用拍手节奏来表示。
三、游戏——打电话
1。完整倾听歌曲一遍。
提问:来的.是谁?小老鼠看到老猫会怎么样?
2。游戏:小老鼠和猫
播放完整音乐,小老鼠们边唱边打电话。当听到“喵”的声音,小老鼠害怕的跑回家。
3。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诙谐幽默是这首儿歌的一大特点,我把如何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儿歌这一特点,深入课解作品所蕴含的知识,作为活动预设的重点,明确活动目标,以此开展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中,我力求营造愉快、有趣的氛围,以自己的语言、神情去感染幼儿,做到我们都是构建愉快学习过程的共同体,努力使孩子们在充分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的同时,所学的知识得到提升。本次活动使孩子们初懂得了:不能随便拨打电话。
画老鼠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诙谐、欢快的风格,能跟着旋律合拍地做小老鼠走、张望的动作。
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欣赏过乐曲a段。
2.物质准备:乐曲完整及分段音乐,皮筋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引导语:有一群小老鼠,趁着妈妈睡午觉的时候,偷偷溜出去,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感受乐曲旋律,理解音乐情节。
1.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受音乐的'性质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含义。
2.播放a段音乐,引导幼儿随音乐旋律合拍地做小老鼠的动作。引导幼儿讨论:小老鼠是怎么走的?它一边走一边在干什么?
3.播放第二遍a段音乐,引导幼儿听音乐感受老鼠的心情,能合拍地做小老鼠东看看西看看的动作。
引导语:小老鼠们,我们一起出去玩吧,一定要转头看看,说不定大花猫就在附近看着我们呢。
三、结合故事,引导幼儿完整欣赏音乐b段。
1.结合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教师讲述故事:小老鼠走着走着不小心摔了一跤,手被一块大大的、粘糊糊的泡泡糖粘住了,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却粘在另一只手上了,它用脚踩住用力拉,脚被黏住了;它再用手去拽,手和脚粘在一起了,它再用力一拽,差点跌倒了,但终于把泡泡糖甩开了。
(2)提问:小老鼠拉泡泡糖的动作、表情是怎么样的?
(3)结合问题“泡泡糖可能会黏在小老鼠身体的什么位置?”引导幼儿尝试从身体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4)引导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2.引导幼儿在完整乐曲伴奏下大方表现故事内容,提醒幼儿注意音乐的旋律变化。
四、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旋律。
1.以“猫叫声”引入,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
游戏玩法:个别幼儿扮演“猫”,音乐开始时小老鼠们跟着音乐节奏大方的进行表现,听到猫叫声要赶紧跑回家里躲起来,否则会被猫抓到。
规则:必须跟着音乐节奏进行表现,听到“猫叫声”后才能跑回家;若没做动作或被猫抓到者停止一次游戏。
2.师幼共同游戏。
(1)第一次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合着音乐节奏进行表现,提醒幼儿注意遵守游戏规则。
(2)第二次游戏:提供橡皮筋,引导幼儿借助橡皮筋,形象的表现小老鼠拉扯泡泡糖的情境。
(3)第三次游戏: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运用橡皮筋表现小老鼠拉扯泡泡糖的情境,提醒幼儿注意皮筋的弹力。
五、活动自然结束。
画老鼠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感受音乐的节奏与强弱,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2、能用动作表现向下滚动的动态,体验边唱边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猫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随乐玩手指节奏游戏,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与节奏
1、出示小老鼠的指偶,引导幼儿观察。
2、播放音乐伴奏,带领幼儿在手指游戏中感受音乐的.旋律与节奏。
3、玩手指游戏:小老鼠上灯台。
二、引导幼儿在欣赏表演过程中理解歌词与歌曲
1、引导语:有一天,一只小老鼠爬上灯台偷油吃,“啊,真香呀!”它正吃得津津有味时,来了一只猫,你猜小老鼠怎么了?
2、教师有节奏地念歌词,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韵律,理解歌词的内容。
3、边操作教具边演唱歌曲,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歌曲,创编小老鼠滚下来的动作。
4、再次边操作教具边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听歌曲有节奏地玩游戏。
三、幼儿学唱歌曲,并边唱边游戏
1、第一遍游戏:教师放慢速度并大声范唱,幼儿小声跟唱。
2、第二遍游戏:教师放慢速递并小声范唱,幼儿大声跟唱。
3、第三遍游戏:教师按照原速伴奏,幼儿独立演唱歌曲。
4、第四遍游戏:教师播放音乐伴奏,幼儿随乐边演唱歌曲边游戏。
四、幼儿游戏,感受表演的乐趣
五、活动结束
画老鼠的教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
★ 泥工画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