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心得体会一定可以使读者产生共鸣的,体验丰富让我们拥有了宝贵的心得体会,找工作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百家号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百家号心得体会篇1
?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启发了我们的心灵,架起了通向百姓的桥梁……
它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让我们了解了我国5千年的历史,了解了古代伟大人物的故事,了解了我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了解了我们的为人之道、心灵之道、养身之道……
?百家讲坛》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给我们讲解的《论语》、《庄子》心得了。她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论语》、《庄子》,也让我们从中有所反思、有所收获,更好地吸收知识,并将知识转变为我们自己的能力。
于丹教授通过《庄子》的现代解读,以中国经典文化的精髓提醒观众,怎样以平和的心态和得当的处世态度追求我们的梦想;在追求的过程中遭遇挫折时,怎样坦然面对;在竭力追求的过程中,怎样协调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怎样处理家庭和事业的关系,让人们明白奋力拼搏为了什么。
现代社会的竞争空前激烈,人们的神经高度紧张,各行各业的“白骨精”们以及正在修炼的准“白骨精”们在义无返顾的追求途中,往往遭到诸如工作升迁、爱情、亲情等方方面面的打击,由此,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成为社会隐患。于丹教授提醒我们:在沉醉于工作时,不要错过与父母、爱人、孩子共享天伦的机会;在遭遇打击时,要以坦然的心态面对;在确定奋斗目标之前,要正确看待自己;在平凡的工作中,怎样感悟与超越……
在《庄子》心得中,一个牧羊人的比喻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
吾十有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这种人生的坐标是有代表性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其实人生有生理年龄,有心理年龄,有社会年龄,真正有效率的生命是让我们也许在二三十岁,就能够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
那么"三十而立"立得是什么?"四十不惑"又不惑在何处?"五十知天命"中的天命指的是什么?什么又叫"六十而耳顺"呢?所谓的"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不是就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了呢?孔子对人生境界的划分对我们现代人的意义何在?我们真正能理解这其中的含义吗?
古往今来光阴之叹是我们看到最多的感叹,这种感叹在《论语》里面也不列外,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话,这句话很含蓄,但是里面有多少沧桑?也就是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行依旧枕江流。"也就是仓山不老,但是人心中很多悲怆古往今来川流不息。
这就像著名的《春江花月夜》所发出的无端至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就在这样一种天地悠悠,江山有情,这样一种物蓄流转中,每一个人,一个渺小的人,一个转瞬即逝的生命,我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规划呢?很多时候是苍茫的,有些一旦规划了,就会觉得舍弃了许多,会留下很多遗憾。
就在孔子看着流水惊叹的同时,他又给他自己,给他的学生,给千年万代的后人提出了这样的描述,他说自己"吾十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个粗劣的人生坐标,在这样一个坐标上会有几个阶段所要做的事情会特别特别强调出来。今天我们从头翻阅进去,看一看圣人所描绘的这条人生之道,对我们到底有多大的借鉴价值。
其实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的这一段生命篆刻成什么模样,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名,每个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一种理想,但是一切从社会化进程开始,从一个自然人,转化成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
孔子的"十五治于学"这可以说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是他给自己学生的一种要求。孔子自己经常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没有人是生来就了解很多事情的,我不过是对古人所有经历的.事情非常感兴趣,而且我能够孜孜以求,一直认真学习而已。所以孔夫子说像我这样的人呢,像我这样有仁义之心的并不缺少,但是像我这样好学习的人很少见。这就是他十五开始上学的心情。
百家号心得体会篇2
我是《百家讲坛》一名忠实的小“坛友”,收看这个节目已经两三年了。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个节目增长了我的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使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最近一期节目是河南大学的王立群教授讲的“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有人说秦始皇是一个暴君,暴虐无道,也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名垂青史。听了王教授精辟的讲解和独到的见解,我对秦始皇有了新的认识,也了解了许多这位“始皇帝”鲜为人知的故事。
世人对秦始皇的功过评说不一。他有许多伟大的功绩,像众所周知的灭六国、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统一车轨、修建驰道和水路等等。并且秦始皇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一次,秦始皇派兵攻打楚国,由于没有听取老将军王翦的意见,而是派遣了没有经验的李信,李信大败而归,秦始皇事后非常后悔,便亲自去王翦家认错,请王翦亲征伐楚。这件事反映出秦始皇知错就改的品质和他宽厚的胸襟气度。
当然秦始皇犯的错误也不少,他增加税赋,刑法严苛,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甚至听信术士的邪说歪道,大兴土木建造宫殿,使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他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虽然保卫了领土,并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遗迹,却也埋葬了无数的生命,家喻户晓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就是百姓们对秦始皇暴政的`控诉。
王立群教授还告诉我们,“焚书坑儒”这个典故也是有争议的。“焚书”应该是指焚烧经书,“儒”并不是指儒家的读书人,而是算命的人,也就是“焚经书,坑术士”,这是后人对秦始皇的误解。除此之外,我还知道了与秦朝有关的“奇货可居”、“指鹿为马”、“图穷匕见”等成语的由来,真是令我受益匪浅。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个节目呢?那么每天中午12点45分,我们就相约《百家讲坛》吧!
百家号心得体会篇3
是央视制作的一个很成功的节目,也是为数不多我所能坚持收看且喜欢收看的节目之一,就象是和一位素未蒙面的女孩儿时常联系,而她又与我"心有戚戚焉"于是就总想一睹她的芳容一样,看久了学者们在电视上谈笑生风挥斥方遒的潇洒神态,也就萌生了去现场看一看;的想法,机缘巧合,偶然在网上看到了最近的一期录制节目的时间安排表,正好有空,而地点又在央视附近,正好不远,当下兴奋不已
真没想到收视率如此之高,影响如此之大的;是安排在一个宾馆的地下室录制的,左拐右转才寻觅到了拍摄现场,真有点"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人却在那黑不隆冬处"感觉,进了演播室门,左侧是六排呈阶梯状的椅子,右侧就是哪个熟悉的大讲台,总共有300多平米大,能容纳将近100人,三个摄象机机位,整个演播室简朴到近乎简陋的程度想想也是,;只是一个传播文化与交流知识的媒体平台,侧重的是资料,要的是实打实的东西,外表朴素内心华丽就行了,这到是对包装艳丽奢华到发指的地步但资料空洞虚假无聊到及至的春晚一种莫大的讽刺!
我听的是易中天老师的讲座,他是我在;中相当欣赏的一位主讲人,我不太喜欢用崇拜这个词,记的一位哲人说过:"伟人之所以为伟人,是因为我们跪着"崇拜岂不就是趴下了,还是站在一个相对平等的角度较为理性的去看一个名人比较明智些!中午一点开讲,来听讲的人很多,易老师的人气还是很旺的,他来的稍微迟了些,个头不高,一米六五左右,但人很精神,举手投足间一股儒雅之气迎面而来,开始先和现场的观众做了一些交流,随和,睿智,不端架子,平添了我对他的好感,然后全场肃静,讲座开始!
易老师的专业是中国古典文学,在;中讲的却是历史,这与他除在专业领域的底蕴之外兼修中西方哲学,美学,历史学等诸多方面的深厚造诣是密不可分的,他用现代甚至是后现代的`语言去解构历史人物,使得原本枯燥的历史突然象个身着红巾绿袄的小姑娘---鲜嫩生动了起来,也使得那些"化为尘泥拈作土"的历史人物一个个活了起来丰满了起来,语言的生动幽默,个人独到的见解与视角,博览众家的信手拈来,举重若轻,造就了易中天那极具个人魅力的讲史风格,而阎崇年,周汝昌,纪连海等人无不是此中的高手,;为他们打造了一个百家争鸣的舞台,他们为;注入了无穷的魅力而这正是这个节目长盛不衰的生命力所在
也有很多对;,对主讲者个人的非议甚至否定,有象牙塔中其他学者傲慢的嗤之一鼻,有世俗功利主义者的不屑一顾,诚然,;就起资料而言也有它的缺憾与不足之处,但我们不能用非此极彼,打倒一片的“”思路去看问题,不能用放大镜去看它的缺憾,毕竟,瑕不掩玉首先,它是一个面向大众的节目,自然不能用写学术论文的标准去看它,;使很多人对历史,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学术与知识从庙堂走向了江湖,它们不再是学者们高高在上,闭门造车,阳春白雪的东西,高山流水也能象我这样的夏里巴人所认同,所理解,所吸引,;在这两者间能搭起一座互通的桥梁,在这个浮躁,功利,物欲横行,到处是追名逐利而视文化知识如粪土的行尸走肉的社会中,一个节目能做到这点,能影响到这么多人,善莫大焉!
至于主讲者个人的观点见解看法的对于错,是与非,我想就应尽量看到自己的偏见与感情情绪,将其与理性剥离开来,尽量客观的去看历史,去看他们讲的历史,不偏信,不盲从,持续怀疑,自己漫漫的去甄别,去分析,去触摸历史,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些历史,自然没有一个绝对权威的理论观点去统领历史,每个人都因学识,兴趣,个性等因素的影响对历史有着各种各样的偏见,因此,越是接近真实接近历史的偏见才是就应去坚持去相信的,至于这个"度"的把握,则要同过自己超多的阅读比较推理等去把握,;这个节目从整体的角度看,在一个极其简陋的环境中,透过这些学者严肃,认真,平易,人性化的整理并介绍历史的记载,展现了知识的美丽,历史的事实以及对当今人心的启迪,我们有什么理由去否定它去不屑它去嘲笑它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欣赏它呢
百家号心得体会篇4
今天中午,我打开电视机,又开始看百家讲坛了。
这次主要讲了对事情了解不够清楚明白时,不能轻易发表意见,不能任意传播不合仪礼的事,不要轻易答应。说话时,对于没有把握的事,千万不能乱讲乱说。这样有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并且,对一些谣言,既不要相信,也不要传播。钱文忠教授说了一句话:“谣言止于智者。”谣言对于智者来说已经没有用了。所以,我们对那些了解不够清楚的事情千万不能传播,万一它是一句谣言呢?而对于做不到的事,不要去承诺别人。如果已经承诺了,那就要想方设法地去做到,否则,就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
钱文忠教授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名字叫《荆棘刻猴》。从前,有一个皇帝,非常喜爱收藏各种奇珍异宝。有一天,一个卫国人来找到他,说他能在荆棘尖上刻一只猴子。其实他根本就刻不成。过了几天,皇帝问他刻好了没有?可是他根本就没有刻。他只好说:“刻好了,但是你必须半年不进后宫,半年不吃肉、不喝酒。还要赶上一个雨后天晴的日子,并且要在那阴晴转换的一瞬间才能看见。”
后来,一个铁匠听说了这件事,来问皇帝:“看见那只猴子了吗?”皇帝说没有,并不把那些卫国人说的要求说了一遍。铁匠听后说:“你可以问他有没有这把小刀。”皇帝照做了,卫国人便回去取。可一直都不来。原来早已逃跑了。承诺是沉重的,卫国人本来就做不到,可他还是承诺了,最后进入了进退都错这种地步。我们千万不能学他,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看完这期节目后,我学到了很多,以后一定按照《弟子规》上的要求去做。
百家号心得体会篇5
?百家讲坛》是我在科教频道中最喜欢的栏目之一,可以说是天天都看。看着主讲人们在讲坛上绘声绘色、挥洒自如地讲述着,时常让我沉醉其中。
在商传先生的《永乐大帝》中,我看见了一代明君的成长、发家,在靖难中夺得皇位,君临天下,治国安邦,御驾亲征,直至踏上最后的征途,结束他辉煌的一生。
我又在《汉代风云人物》中认识了忍辱负重,熟读兵书的伟大军事家、战略家韩信,为他的命运扼腕;了解了知人善任,礼贤下士,善于听人劝告,总是问“为之奈何”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见识了勇猛过人,力能扛鼎,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最后因为政治糊涂,失去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
在蒙曼的'《武则天》中,我见到了一代女王武曌的入宫、出宫,及再次入宫,由天真的少女蜕变成叱咤风云的女王,励精图治,成就了唐朝的盛世。
钱文忠娓娓道来,在一个个小故事中,《三字经》、《弟子规》也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周思源正说三国人物,揭示了许多历史真相——刘备并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鞭打督邮居然是出自于刘备之手,周瑜并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他反而是一个豁达、心胸宽广的人,也没有总在诸葛亮之下。相反,诸葛亮在历史上只是一个无名小辈,他几乎成为《三国演义》的主角的原因竟然是因为相比之下他去世最晚……
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让我在娱乐中培养了对历史的兴趣。
百家号心得体会篇6
今天看了一百个论坛,主要讲的是李世民在贞观统治下的登基。当时汉高祖统治时期,李渊皇帝治国有方。当时整个国家晚上都是上上下下的,没有道路的痕迹。
这时,李世民开始夺取王位。他的第一步是给齐王和齐王做手术。他设计了一个在玄武门杀死齐王和齐王的计划。这就是所谓的玄武门政变。当时皇帝为什么不惩罚李世民?因为他的名声太高,杀了他会引发全世界的骚乱。杀死齐王和太子后,派他的一个将军去找皇帝要兵权。当时皇帝正和几个大臣划船。当他看到一名武装士兵向他走来时,他吓坏了,明白了这个人的目的,但皇帝假装平静地问他:你在这里干什么?这个人说外面生活很乱。请将兵权交给秦王,让他统一安排,听从他的指挥。他旁边的两位部长也为李世民说了好话。皇帝别无选择,只能支付兵权。
于是,他放弃了王位,因为兵权是当时的一切,所以李世民自然成了皇帝。当李世民成为皇帝时,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说他篡位,有人说他继位。历史书就是历史书,说的方式就属于说的方式。我认为李世民做的是错的。因为他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杀了自己的兄弟囚禁自己的父亲。虽然他达到了目的,但他失去了兄弟和父亲的'感情。
百家讲坛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专栏。从纪连海的《正说和珅》到易中天的《品三国》。这些天,我一直在关注于丹教授的《论语》。《论语》是一本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说,人要有人格的尊严。他不主张怨天尤人。因为什么时候?他也不提倡以德报怨。他说这是浪费。是浪费生命。试想,人家很对不起你,你却还背负着屈辱的负担,在那里对别人宽容和耐心,会让那个人觉得你可以被欺负。这会让那个人看不起你。你要用你公正开放的性格,既不道德也不怨恨,把自己有限的情绪保留在最有用的地方。因为生命有限,所以生命也有限。光明正大才是你应该做的。于丹教授向每个人完美地解释了孔子的文言文。人很容易理解生活的真相,她讲的人生哲学才是我们需要知道的。于是我认真做了笔记。
纪连海说《纪晓岚之谜》最好。通过《纪晓岚之谜》,得知纪晓岚先当官,后犯错,被发配新疆。在去新疆的路上,他写了很多文章,编成了《阅微草堂笔记》。纪晓岚在新疆呆了两年,因为要编《四库全书》,被调回北京。《四库全书》已经编了十年了,编书很辛苦。十年内死了很多人。幸运的是,纪晓岚没有死。这本书已经写了七卷,保存在中国的七个地方,包括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故宫、台北、沈阳等。后来有几个地方的书因为外族侵略被烧毁,有几个地方的书一直保存到现在。通过这个论坛,我增加了很多知识。我觉得我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也要去
百家号心得体会篇7
寒假,老师布置作业要求我们看《百家讲坛》关于苏轼的内容,并且还要我们写一篇观后感。我艰难的看完了苏轼的十集一开始不以为然的,可到后来听《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热血沸腾,再到《江城子-记梦》时,感于苏东坡先生“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言简意深。全篇看下来,让我觉得这位古人为世界创造了许多历史。
年少的苏轼,有着很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写得一手好文章,对苏轼很严格。苏轼之名的由来,便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片苦心期待。苏洵希望儿子不要太过于锋芒毕露,而是一点一点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苏轼少年成名,22岁考了相当于现在全国高考的第二名,实际是第一名,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考卷,写的太好了,但怕人说他徇私舞弊,把这份考卷点了第二名,实际考卷是苏轼的。后来欧阳修对老友说:“捧读苏轼的信,我全身喜极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当今奇才,我应当回避,放他出人头地。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说起我来的!”当时欧阳修名满天下,天下士子进退之权全操在欧阳修一人之手,欧阳修这一句话,苏轼之名顷刻传遍全国,“出人头地”这一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苏轼25岁时在制科考试中被皇帝点为第一名。制科考试在宋朝只举行过22次而且不定期,录取的人员只有41人,苏轼是所有人中成绩最好的,百年第一。
那个时代的苏轼善于以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抒情、论国策,所以我们今天才有机会读到他的许多作品,并在文字的带领下回到那个时代体会他的心静与喜怒哀乐。反观如今,我们真的没太多机会写作了。其实写作,一在记录,二在思考。更何况苏轼可以一直保持以一颗赤子之心去生活并抒发自我情感,只这个境界就是足以贯穿千古。无外乎欧阳修曾说,千年之前没有出现过苏轼这样的才华超群的人,我不知道千年之后,还能否出现第二个苏轼。
苏轼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文豪,他的词自成一派,让人望之感叹。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虽然郁郁不得志,但是他有豪迈的胸襟,能包容天下,虽寄情与山水之间,却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解读,他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于朝野,却通达于后人。正所谓“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都做到了。
百家号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