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的教案6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大家应该意识到,教案不仅是教学的蓝图,也是教师自身反思和成长的工具,大家在制定教案时,应该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实现个性化教学,找工作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利率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利率的教案6篇

利率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有关纳税、储蓄、以及涉及的百分率“税率”“利率”的含义。

2、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收集整理生活中的百分率加深对“税率”“利率”的理解。

3、初步学会认识储蓄单,懂得本金、利率和利息三者间的关系。

4、学会运用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特点来解答有关求税款和税前利息、税后利息等相关的应用题。

重点难点:

理解纳税和税率的含义,正确计算有关利息的应用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有关百分率的应用题。

1、交流信息:

前两天,我们学习了有关生活中的百分率,通过学习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百分率?

百分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经济生活中,也有许多百分率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经济生活中的百分率。第一个税率(板书:税率)

2、什么是税率?看书自学课本10页第一第二段内容,反馈:用自己的话说说税率的意义。(贴:税率的意义)什么叫应纳税额?

3、师强调:税率是交给国家的钱与自己收入的百分比。

二、学习税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1、生活中的税率:

(1)相互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率,说说百分率表示的意义。学生相互交流,师巡视。

(2)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有关税率的百分数,老师从中选取三个比较有意思的,同学们想不想深入的研究一下?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来研究一下。要求:

(1)自己说说这些税率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请举简单的例子说一说。

出示:

a房产中的契税是2%

b、汽车中的购置附加税是10%

c、中奖后的税率是20%反馈:这些百分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

这些税率都表示缴纳税款占经济总额的百分之几。

2、通过研究,我们对这些税率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我们来帮国际大酒店来解决这个问题:出示例3轻轻读一下,学生练习,反馈:

(师板书):问30×5%怎么算?你认为哪种方法计算更快一些?在实际计算中,用合理的方法计算。指出:营业税与营业额相比,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3、企业要交税,我们个人也要交税。我们一起来看: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收取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国家规定超过3500元的部分要按不同的标准来收税。(出示表格)这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出示:

(1)月工资2500元要不要交税?为什么?

(2)月工资4000元要不要交税?为什么?超过多少?按什么标准?谁的3%缴税多少元?

反馈:4000减去3500后的钱要交税,(超过部分即500元的3%)

(3)年收入10万元(8~10万元要缴40%的税)学生介绍各种个人所得税。

三、学习利息、利率

刚才我们接触的都是各种百分率的问题,那么交完个人所得税后家中剩余的钱会怎样处理呢?

(炒股、投资、存入银行)出示:存款储蓄单:

说说从储蓄单上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说说。

师:把钱存入银行,这叫做存款或储蓄。储蓄中也有百分率的知识。与利率有关的有哪些知识呢?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自学课本第106——107页上的内容。

自学:

1、什么叫本金、利率、利息?

2、本金、利率、利息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看书阅读,结合例题来说一说,在组内交流。反馈:出示例题4出示:本金:存入的钱

随机板书:5000利率: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

板书:%指出:利息通常银行按怎样的方法来计算?出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指出利息:银行另外付出的钱。本金+利息=取回的钱

四、巩固练习:

做一做(第11页)

五、总结本课: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学生自由说说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希望每位同学都做生活的有心人,寻求生活中的数学。

六、拓展练习:

小明把过年时拿到的1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准备存两年,请你想一想他到时可以取回多少钱?

利率的教案篇2

课题利率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11页例4)

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理解什么是本金、利息。

2、能正确计算利息。

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

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引导学习,总结提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过银行吗?你知道去银行人民常做什么吗?你知道我们周围有什么银行?你见过银行卡吗?

二、创设生活情境,了解储蓄的意义和种类

1、储蓄的意义

师: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

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

2、储蓄的种类。(学生汇报课前调查)

三、自学课本,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1、自学课本中的例子,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举例,检查对”本金“、”利息“、”利率“的理解。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2、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先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有时会有所调整,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3、利息计算

(1)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例4:王奶奶要存5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整存整取两年的利率是3。75%)。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方法一方法二

5000×3。75%×2=375(元)

5000×(1+3。75%×2)

5000+375=5375(元)=5000×1。075

=5375(元)

四、实践应用

第11页做一做

完成练习时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注意计算要准确。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

第14页的第9题

板书设计

利率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率的教案篇3

难点名称

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让学生综合运用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使学生对不同的促销方式有更深入地认识,经历综合应用知识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解题过程中对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熟练度有较高的`要求。“商场促销”虽对学生来说都不陌生,但学生购买促销商品的经验还不足,对各促销方式的实质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复习整理、引导分析、巩固练习,运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反思总结体会各促销方式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妈妈想买一件原价700元的裙子,五折之后这条裙子多少钱?(重点理解答五折的意思)

2.指名学生回答

700×50%=350(元)

答:五折之后这条裙子350元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3.下面我们来看例题

(1)课件出示例5: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读完这段话我们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小明提出了这样两个:

①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②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题目给出的数学信息中,哪些是关键呢?

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

打五折它表示现价是原价的50%,那么每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快来思考一下吧!

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的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2)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列式:230×50%=115(元)

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230里有2个100,然后从总价中减去2个50元。

列式:230-50×2=130(元)230-50×2=130(元)

答:在a商场买应付115元,在b商场买应付130元;打五折的方式更省钱。

(3)你还有疑问吗?

①满100元减50元,少了50元,也是打五折,怎么优惠的结果不一样呢?

原来打五折就是无论标价是多少,实际售价都是原价的50%。“而满100元减50元”就只能是原价中满了100元的部分能优惠50元,能打五折,而不满100元的部分就没有折扣了。

②什么情况下两种优惠会一样呢?

如果商品的售价刚好是整百元的时候,两种优惠结果是一样的。

(4)回顾与反思

看起来每满100元减50元不如打五折优惠。如果总价能凑成整百多一点就相差不多了。

以后我要陪妈妈购物,帮妈妈算账。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4.巩固练习: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按“每满100元减40元”的方式销售,在b

商场打六折销售。妈妈准备给小丽买一双标价120元的这种品牌的旅游鞋。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a商场:120-40=80(元)

b商场:120×60%=72(元)

80>72

答在a商场买应付80元,在b商场买应付72元,选择b商场更省钱。

四、小结

1.在购物时,可以运用学过的百分数知识对商家的优惠方式进行分析对比,从而选出实惠、省钱的方案。

2.商家的促销方式:“打几折”,“每满100元返50元礼券”,“每满100元减50元”,“买五件送一件”都转化为百分数的知识来理解。

利率的教案篇4

教学内容

利率

教材第1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调查,交流储蓄知识,解决和利率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知道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能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3.体会储蓄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积累关于储蓄的常识和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利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难点: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导

师:同学们,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爸爸妈妈会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为什么?

生1:一般情况下,爸爸妈妈应该把钱存入银行。

生2:爸爸妈妈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这样太不安全了,他们会存入银行。

生3:把钱存入银行不仅安全,还可以获得利息呢。

……

师: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钱存入银行后增加的部分就是利息,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与“利息”相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下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二、探究体验,经理过程

师:先来大胆地猜一猜,你觉得利息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1:不可能说钱存入银行的时间长短不同,而所得的利息一样,所以利息的多少应该与钱存入银行的时间有关。

师:对,利息的多少与存入的时间长短有关,存入的这段时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存期。

生2:不可能说存入银行的钱不管多少所得的利息都一样,所以利息的多少应该与存入银行的钱的多少有关,存入的钱越多,相同时间内的利息应该越多。

师: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把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存期相同的情况下,本金越多,利息就越多。

生3:在学习计算应纳税额时,我们知道应纳税额的多少与税率的高低有关,我想是不是利息的多少也应该与利率有关呢?

生4:我们小组的同学进行过调查,在银行内很显眼的位置公布着不同存期的利率,利息的多少一定与利率有关。

师:说得很好。我们把单位时间(如1年、1月、1日等)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存期不同,利率一般也是不同的。那么,谁愿意把课前调查知道的有关储蓄的其他知识与大家做一下交流呢?

学生可能会说:

o我知道了储蓄的种类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活期。

o我知道了整存整取的利率又分为三个月的、半年的、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五年的,存期不同利率也不一样。

o我知道了活期的利率最低,但是随时用钱随时取,比较方便。

……

师:你们知道利息究竟怎么计算吗?

生:利息的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下面是201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利率表)

学生观察利率表。

师:能运用你所掌握的利率的相关知识帮王奶奶解决问题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和算法?

生1: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的钱除了本金还有利息,本金我们已经知道是5000元,所以最关键的就是算出利息。根据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我们从上面的利率表中对应找到存期两年的利率是3.75%,这样就可以算出利息5000×3.75%×2=375(元);再加本金,到期后可以取回的钱就是5000+375=5375(元)。

生2:我们也可以把本金5000元看作单位“1”,这样每年的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存入2年,所得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2);这样到期时可以取回的钱就可以列成算式5000×(1+3.75%×2)=5375(元)。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讲解合理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在学生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完成新知识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同学们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请同学们回家与父母商量,把自己过年的压岁钱存入银行,按活期储蓄存到学期末,看看你从银行取款时,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

?设计意图:实践延伸,给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让学生获得实践体验,感受到所学知识能运用于生活的乐趣】

利率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本”,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归纳出利息的计算方法,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以往计算利息时,学生经常把时间漏乘,这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通过简短的争论,练习时学生很少把时间漏乘,从简短的争论中,引导学生发现方法,要比教师反复强调效果好得多。

2.储蓄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郑老师买了3000元的国债,定期五年,年利率是3.81%。到期他一共可以取出多少元钱?

(考查知识点:利率;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b类

为了给亮亮准备2年后上大学的学费,他的父母计划把10000元钱存入银行,你认为哪种储蓄方式更好呢?为什么?

存期年利率

一年4.14%

二年4.77%

(考查知识点:利率;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3000×3.81%×5+3000=3571.5(元)

b类:

存一年再存一年:10000×4.14%×1=414(元)

(10000+414)×4.14%×1+414≈845.14(元)

直接存入两年:10000×4.77%×2=954(元)

954>845.14直接存入两年比较合适。

教材习题

第11页“做一做”

8000×4.75%×5=1900(元) 8000+1900=9900(元)

利率的教案篇5

课 题 生活与百分数

教学目的

通过设计合理存款方案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经历信息搜集的全过程,提高搜集信息和综合运用信息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 点:经历搜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难 点:设计合理的存款方案。

一、活动??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储蓄的相关知识,知道了生活中离不开百分数,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生活与百分数。(板书:生活与百分数)

昨天我给大家留了一个作业,让你们去调查一下附近银行的最新利率,并与教材上的利率表进行对比,了解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你们知道国家为什么要调整利率吗?(向学生介绍:国家为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增长,需要根据不同的社会情况来随时调整利率。)

二、活动二

(1)调查理财方式。

师:除了以上关于利率的事情,你们还调查到了什么?

(2)提出探究问题。

课件出示:李阿姨准备给儿子存2万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学,请你帮李阿姨设计一下,黑板上的三种理财方式哪种的收益更高?

(3)学生用计算器独立完成后,进行小组内的交流。

请三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三种方式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式,先让学生讨论清楚三种储蓄方式,然后自己独立思考,再列式计算,最后通过对比发现本金和存期相同时,利率越高利息越高。

3、千分数和万分数

(1)千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千分数。千分数也叫千分率。与百分数一样,千分数也有千分号,千分号写作“‰”千分号具有一切百分数的特点。例如:某市20xx年人口总数是3500000人,这一年出生婴儿28000人,该市的人口出生率是8‰。20xx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604万人,出生率为11.93‰,死亡人口960万人,死亡率为7.14‰;自然增长率为4.76‰。

(2)万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万分之几的数,叫做万分数。万分数也叫万分率。与百分数和千分数一样,万分数也有万分号“?”。万分数也具有一切百分数和千分数的特点。例如:一本书有10万字,差错率不能超过1?,即该书的差错数不能超过10个。

三、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利率的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纳税”及“税率”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应纳税额的计算。

2、了解一些有关利率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公式,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学习,体会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纳税及储蓄的认识,体会依法纳税的光荣和储蓄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理解储蓄的意义。

2、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税率”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将“税率”与“利率”相关问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纳税、储蓄的信息;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蓬勃发展中,为了让祖国更强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建设,你知道这些钱是哪来的呢?

2、谁能来说说什么叫纳税?为什么要纳税?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课前信息的收集和交流,使学生明白依法纳税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税率”的含义。

(1)自学教材第10页,进一步明确纳税的意义。

(2)反馈: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

(3)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纳税项目并进行简单介绍。

2、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概念,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①读题,说说“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这里的5%就是指的(税率)。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2)练习: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税法规定。

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总收入-免征收部分)×税率=个人所得税。

(3)对比两道题,了解税收的算法各不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了解税率有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既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利用概念的解读顺利地解决问题,使得问题解决和概念理解相辅相成,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理解“利率”的含义。

(1)除了税收,人们把有结余又暂时不急用的收入存在银行里,这也是支持国家建设的行为。你对储蓄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课前了解说一说)

(2)自学教材第11页内容,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

(3)结合实例理解信息。

①(实物投影出示存单的凭证)这里哪个是本金,哪个是利率,得到的利息又是多少?

②这是20xx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你发现什么?

③小结:存期不同,年利率也不同,银行的利率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的。

?设计意图」虽然对于储蓄这件事学生并不陌生,但是他们真正接触的并不多,在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进行理解很有必要。

4、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到期后,王奶奶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①到期后王奶奶能取回的钱应该包括哪几部分?我们可以先算出什么?试着先算一算王奶奶能拿到多少利息。

②反馈交流。

预设1:5000×3%×2=300(元);

预设2:5000×3、75%=187、5(元);

预设3:5000×3、75%×2=375(元)。

③哪种算法是正确的呢?

④想想利息的多少跟哪些因素相关?该如何计算?讨论得出如下关系式: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⑤小结:存期不同,利率也不相同,我们在计算时要注意存期和年利率的对应。年利率是指一年的,在算利息时还要考虑存款时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尝试自行计算利息,探讨利息的计算方法,在反馈中进行辨析答疑,从而得出利息的正确计算方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巩固。

⑥一共可以拿到多少钱呢?

⑦口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王奶奶到期拿到的钱应该包括利息和本金两部分。

(2)尝试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0xx年8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5年,年利率为4、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解答。

②交流反馈。

重点对比两种解题方法:

方法一:8000×4、75%×5=1900(元) 8000+1900=9900(元)

方法二:8000×(1+4、75%×5)=9900(元)

说说这两种方法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分别是怎样思考的。

(3)教师:我们是如何计算利息的?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将例题及尝试练习略作调整,使得教学更有层次性,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10两题。

(1)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为此她需要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按20%的税率缴税。这笔劳务费用一共要缴税多少元?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反馈。

③对比两题,看看两种交税方式有什么不同,想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9题。

下面是张叔叔20xx年8月1日到银行存款时填写的存款凭证。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①要知道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得知道什么?(根据回答出示银行存款利率表)

②存期半年,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③集体交流反馈。

2、实际运用

在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压岁钱吗?如果把这些压岁钱存起来,你打算怎么存,到时会得到多少利息?你准备怎么使用?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用生活中的实例设计练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把握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课后调查(选做):

(1)问一问爸爸妈妈每月收入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了解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规定。

(2)了解家里的储蓄情况,了解我国最新的储蓄利率的信息。

?设计意图」课后调查,让课堂与家庭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成功之处:

1、明晰概念,理解概念的意义。在本节课中,出现的概念比较多,例如: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这些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说明,这样记忆会更深刻。另外,对于拓展知识成数也要让学生认真理解,这个概念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密切,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必须要求掌握和理解的。

2、灵活掌握计算公式,正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应纳税额、各种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本金、利息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掌握其中一个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就可想到另外两个除法计算公式。

不足之处:

注重了数学问题的解决,忽视了对学生关于如何根据不同的存款特点选择储蓄。例如练习二十三中第7题:在学生独立设计不同的储蓄方案后,没有让学生评议感受不同存款方式的利与弊,教给学生简单的生活知识。一般来说,定期比活期的利率高,存款年限长利率就比较高,如存三年期、两年期比存一年期的利率高,但不能像一年期那样每年可取一次利息,而国债因不用交纳利息税,获取的利息比同期的定期存款稍高些。

再教设计:

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此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利率的教案6篇相关文章:

水果列车的教案6篇

萝卜蹲的游戏教案6篇

荷塘月色的教案6篇

蜗牛的教案优质6篇

跑的教学教案优质6篇

字母y的教案6篇

《燕子》的教案推荐6篇

秋天的菊花中班教案6篇

幸福的我教案参考6篇

空间的教案6篇

利率的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