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案时,质量高的教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学评价方式应与目标相匹配,是教案设计中易被忽略的要点,,以下是找工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音乐梦教案反思5篇,供大家参考。
音乐梦教案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春晓》,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感受歌曲的意境。
1能够用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够比较熟练地背唱音乐的曲调。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常规训练
1音阶练习:跟琴演唱,并用柯尔文手势表示。
2音程练习:1—3 1—4 1—6 (设计意图:解决歌曲中大跳的音准问题)
3发声练习:
1 2. 1 6 -︱0 6 6 6 5. 3︱
啦
2 2 3 1 1︱2 - - - ‖
啦
用划拍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前八分休止符以及附点和切分音符的准确唱法。先放慢速度学唱,等准确后再回原速,进行移调练声,并注意提醒学生轻声高位演唱。
(设计意图:既解决歌曲的难点,又做到声音的训练)
二、新歌教学
(一)初听《春晓》范唱,熟悉歌曲。
美妙的声音唤醒了春天的使者,听!她给我们带来一首动听的歌曲《春晓》,听后请同学们仔细想想,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感受到什么?
(二)再次你聆听范唱,请你告诉我: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乐段?得出曲式结构:a b a′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而且每一次都是有任务的听,并不是盲听,通过两次聆听,学生对歌曲更加熟悉,为学唱做好铺垫)
(三)学唱第一乐段:
1在学唱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听音拍节奏”,老师怎么弹,你就怎么拍。比比谁的耳朵最灵,反应最快。
2跟琴哼唱旋律,可放慢速度练习,要求学生手指乐谱。
3师生接龙
4完整演唱旋律
5带词演唱,注意一字多音·︵
(设计意图:运用各种形式唱旋律,帮助学生摆脱唱谱的枯燥、无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充分体现“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课程基本理念。)
(四)学唱第二乐段
1分句跟琴模唱,用手势帮助学生掌握音准。提问:为什么在这里用上大跳?为了表达怎样的情绪?引导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完整演唱,及时纠错
(五)学唱结束句
引导学生找出与前面不同的地方,用图形谱帮助解决难点。
3 ⒉ 2 - ∣︵_
花落→花落
延长音用默数拍子的方法掌握时值。
(六)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感受不同的演唱方法带来的.不同效果。
1用稍弱的力度演唱第一乐段,请你说说,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2加上顿音记号第二乐段,又会出现怎样的效果?
3第三乐段用怎样的力度演唱,才能表现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4结合前面三种方法有感情地演唱全曲,让我们的春天更加多姿多彩。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练习,让学生领会到,各种音乐要素和音乐表情记号在音乐的表现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建立一个观念:我不但要唱会,还要唱好,感受音乐的美妙。)
四、背唱旋律
1师生接龙,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2逐步擦掉部分音符,循序渐进地背唱旋律
2学生完整背唱,教师用手势引导,提示。
(设计意图:运用多变的方法,让学生非常乐意地背唱,变被动为主动。每节课坚持背唱几句旋律,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音准能力会大大提高。)
五、总结,下课
同学们,美妙的歌声让我们愉快地度过一节课,现在,请你们说说,在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总结,进一步检验这节课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课后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服务。)
音乐梦教案反思篇2
活动设计背景
结合美术生活化的科研课题,美术活动是让幼儿学习巩固撕、剪、折、团、拧、贴等技能技巧的运用;培养幼儿友好的合作能力,并体验合作成功的愉快心情;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美术活动。在活动中我着重通过让幼儿互相为对方设计发型,让幼儿感受美术创作的快乐,体验与同伴合作带来的成功感。
活动目标
1、能够自主选择喜欢的材料来制作假发,获取撕、贴的技能,发展手部动作。
2、在活动中,体验手工制作带来的成功感。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均匀、密集地将磁带,毛线、纸条等贴在浴帽上做成假发。
难点:发散思维,设计出不同的假发发型。
活动准备
1 、浴帽人手一个(事先贴好双面胶)布条、旧磁带、丝带、皱纹纸、棉线、野花、野草、芦苇花等材料若干
2、假发套6个,排练好大班的小小模特队
3、音乐磁带2盘、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支小小模特儿队,大家欢迎!
(在迪斯科的音乐中,学前班幼儿戴上假发表演)
2、哥哥姐姐表演得精彩吗?他们漂亮吗?
3、那你们觉得她们哪里最漂亮呢?
教师小结:原来啊今天哥哥姐姐头上多戴着漂亮的假发。
二、欣赏自制假发,讨论制作方法。
1、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假发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你们可以去摸一摸、看一看,问一问哥哥姐姐这些假发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
2、小朋友来,我们一起走下去仔细的看看。(幼儿上台欣赏自制假发)
3、谁来说一说你刚才看到的假发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小结:原来布头、棉线、邹纹纸......这些材料都可以来做漂亮的假发。
4、你们想不想用这些材料自己来制作假发啊?(出示浴帽)
5、怎么样把这些材料贴上去呢?小朋友们请你们动动小脑筋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幼儿议论、回答)
小结:小朋友很会动脑筋,想的.办法真不错。今天我们就用双面胶来做假发。
6、(出示贴好双面胶的浴帽)教师示范,先把双面胶上的白纸轻轻地一撕,宝宝要小心,别把胶带撕下来.,然后找一种你喜欢的材料把它贴上去。有谁想来试一试。
7、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漂亮的假发,好吗?
(手指游戏:拇指食指碰碰,食指中指剪剪,我是快乐的魔术师。)做的时候要撕完一条贴好了再撕一条,宝宝发挥你的巧巧手,我们开始吧!
三、幼儿制作假发,教师巡回指导。
(1) 小朋友可以自主地选择喜欢的材料来制作。
(2) 指导并帮助能力强的幼儿完成作品。
(3) 请先做好假发的小朋友在看课老师面前展示,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材料。
四、展示作品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假发做得真漂亮,我们也来做小小模特儿吧。幼儿戴上假发,在迪斯科的音乐中展示,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反思
在活动设计中,我先为幼儿创设一个合作学习、欣赏生活中的美的环境,并进行多种形式的欣赏。再利用贴近幼儿生活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学习的素材,让幼儿运用以前学过的技能来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活动中主要运用了纸,这一直观而特殊的材料,让幼儿运用已有的技能,如:剪、折、撕、团等,将纸进行重新塑造,变成类似直发、卷发、发髻等造型,并让幼儿直接在同伴的头上进行发型设计,更大程度地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通过美术活动的形式,来展现生活中的美。
在活动中我还注重了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启发幼儿与同伴设计发型,互相欣赏,进一步感受合作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中幼儿的合作行为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因为幼儿是两两地合作设计发型,使幼儿处于互相商量、合作、互助协调的气氛中,增强合作意识,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主动发展,在互相粘贴中发现新的创意,让幼儿的手工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活动中,我从诱发幼儿兴趣、启发思维、激发创意入手,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使他们通过手工的形式来展现生活中的美和发现内心世界的美。
音乐梦教案反思篇3
一、活动意图:律动是通过身体大肌肉的运动来感受音乐。用动作让小朋友理解音乐形成音乐概念是重要的途径之一。欣赏活动中,我们充分运用了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让孩子们闻乐起舞手舞足蹈,对音乐产生动作反应,使其在音乐声中通过模仿动作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感受音乐享受音乐。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中,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之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外显,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者,就有律动,凡有律动均有节奏"。本活动的最后部分,我们设计了让幼儿可以回归天性的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在欢愉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领悟了音乐内涵,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时钟店》德国作曲家奥尔特一曲成名的曲子,是一首描绘性标题乐曲。情绪活泼跳跃,始终保持着一种跳跃的愉快感,很有亲和力,容易获得孩子们的喜爱,曲目素材充满在幼儿的生活中,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乐曲形象,具有节奏、曲调、音色等基本构架。富有弹性的音符表现出带发条老式时钟均匀地行走和发条松了时钟渐慢和停止的音乐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便于让幼儿透过看、聊、赏、学、玩等自然无意识的情景当中实际形成音乐概念,体验音乐要素的各种表现。
三、活动形式:游戏与律动四、活动准备:各种时钟(发条钟、摆动各种姿态的钟)
五、活动目的:
1、感受单三部曲式的结构
2、用肢体表现节奏的匀速和渐慢的速度。
3、在音乐游戏中,体验音乐的形象和诙谐快乐的情绪。
4、培养合作表演的品质
5、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6、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六、活动设计:
(一)看看、聊聊1、谈论小朋友带来的钟是怎么摆动的?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比较发条钟与其他钟的不同2、用身体创造性地模仿钟的摆动,如:眨眼、扭屁股、摆手、点头、耸肩……等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虽然在他们的认知经验里对钟已有初步的认识,但有实物的支持,通过看与说能加深孩子们对分针、秒针行走的认识,为下一步的音乐欣赏积累感性经验。
(二)赏赏说说1、与幼儿完整聆赏一遍a-b-a2、请幼儿说说你从音乐里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3、你在音乐了里听到不一样的声音吗?前面和后面的`音为什么是一样的?
(三)动动学学1、请幼儿跟随a段音乐有节奏地模仿时针秒针行走动作,感知匀速的节奏请表演得有趣新奇的幼儿带领大家做。
2、听b段音乐,并模拟始终逐渐变慢和停止。
3、聆听a-b-a音乐并完整表演。
这个环节进入欣赏的,形象有趣的律动模仿直接把孩子们带进音乐,这是符合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体态律动。音乐欣赏要关注幼儿自然反应,要尽量让每个幼儿在教师有目的引导中"闻乐起舞",并对音乐的身体反应自觉、自然、即兴。幼儿在聆听音乐时身体产生动作反应表示他们对音乐已有所感觉与理解。
(四)玩玩乐乐游戏--时针与秒针玩法:请若干幼儿拉成圈扮"钟面"请2名幼儿扮"分针"、3名幼儿扮"秒针", "分针"一拍一步,"秒针"一拍两步逆时针走,"秒针"他、要穿越"分针"时从臂下钻过。音乐停止时,全体不动,教师扮"上发条"的人给时钟上发条,互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这个环节体现欣赏符合幼儿天性的特点,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体验了诙谐欢愉的音乐形象,通过角色的扮演、规则的设定在音乐声中表现音乐表达的内容、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幼儿玩之有兴、仿之有样,欣赏活动达到预期目的。
音乐梦教案反思篇4
设计意图
在学前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音乐是人类灵魂深处潺潺流淌的情感溪流,音乐欣赏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美感接受的有效手段。《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它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历届新年音乐会中是必演曲目,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能够让孩子感受世界名曲的魅力,让每个幼儿都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提高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快乐的音乐》活动。
组织形式
集体活动。
活动目标:
1、结合自己的日常经验,感受乐曲节奏的欢快、热情。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2、能将这种感受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3、乐于运用身势大胆表现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音乐cd
重点难点:
感受乐曲节奏的欢快、热情。
活动过程:
一、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非常快乐的事情时,你会有什么样的表情?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你的快乐?
a) 谈谈日常生活中快乐的节奏。
b) 欣赏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c) 再次倾听,并介绍音乐背景。
d) 第三遍欣赏音乐,仔细分辨。
二、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乐曲?你听了以后感觉怎么样?
三、这首曲子什么地方强劲有力些?什么地方又优美柔和些?
四、幼儿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在活动区中,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音乐内容。
相关信息
乐曲介绍
?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作者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这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但此曲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背景: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德斯基是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从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骑兵总司令。拉德茨基积极维护奥地利帝国殖民统治,曾率领军队侵略邻国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北部任总督多年。从德、奥出版的历史书看,拉德茨基被视为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意大利则认为他是一个侵略者。老约翰.施特劳斯所写的这首进行曲正是炫耀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茨基的威风。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对这支曲子所歌颂的人并不感兴趣。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常见的版本还有为管乐队所作的改编曲。这里选用的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束时《拉德斯基进行曲》的录音片段,为管弦乐曲。
这首曲子由对比鲜明的两部分构成。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队步兵时而轻快时而有力的走过大街(片段1)。反复一遍之后,音乐经过一个全乐队齐奏的过渡句,随后出现的是与前面相对比的轻柔,优美动听(片段2)。音乐最后在反复第一部分的后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律动所选用的乐曲就是《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乐曲有着明显的进行曲风格,很适宜在行进中模仿律动。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引出音乐都是有节奏的、要跟着音乐的节奏走路。教师在引导个别幼儿示范,要求其他幼儿边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集体做动作。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发现音乐的节奏感。
不足之处:
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多巩固,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活动不单单是一节音乐,更多的是在音乐活动中渗透了教师整合的理念和价值的取向。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音乐梦教案反思篇5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略带悲伤地的情绪,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
用优美的歌声和真挚的情感,唱出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和对土拨鼠的爱怜,亲切的情感。
3、
了解大、小调不同的.调性色彩,掌握大、小调音阶的构成。教学重点:用柔和连贯的声音和略带悲伤地情绪表现歌曲。教学难点:
1、弱起节奏
2、大、小调式的调性色彩,及其音阶构成。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土拨鼠》
1、了解贝多芬与歌德
师:刚才大家吹奏的《欢乐颂》是谁作的曲?(出示贝多芬图片)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2、朗读歌词
师:与贝多芬同期的著名大诗人歌德和贝多芬有着同样地性格特点,他们都憎恨压迫,同情底层人民,向往“自由、平等、博爱”,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歌德的一首诗《土拨鼠》(出示诗歌)请大家朗读一下。(生朗读歌词)
师;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生提问,师随机出示土拨鼠图片,生了解土拨鼠)师:诗中的我指的是为了生活到处流浪的流浪者,大家想想流浪者有家么?身边有亲人么?
现在陪在她身边的只有谁?当他冷时谁为她取暖?
当他思念亲人时,他的思念向谁说?当他被人欺时,他的屈辱向谁说?
师:土拨鼠是他唯一的伙伴,也是他心灵上的依靠,如果我们是那名流浪者,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读这首诗?
(生再次朗读,师弹奏《土拨鼠》旋律)
师:同学们朗读歌词时,老师弹奏的旋律是贝多芬专为《土拨鼠》这首诗而谱写的,下面我们来欣赏这首歌德与贝多芬珠联璧合的经典名作《土拨鼠》。(板书:土拨鼠
播放歌曲《土拨鼠》)
4、
学习旋律
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生答)
看来贝多芬的谱曲更增添了诗歌的悲伤情绪,词与曲的完美结合深深打动了我们(出示歌页)提问:调号是什么?拍号是什么?
视唱曲谱
演唱歌曲师:这首歌曲中,流浪者悲伤孤独,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这个可怜人的悲伤呢?(平稳柔和的声音,气息要连贯)
5、认识大、小调式
师:同学们唱的真好,,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孤苦无依的流浪者形象,如果用《欢乐颂》的曲调来配《土拨鼠》的歌词,不知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换曲演唱)
师:请你们说说换曲后的感受?师:同样的歌词,《欢乐颂》的曲调就不能表现出忧郁的情绪,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请音乐博士来为我们解答(出示大、小调式知识)
师:由此可见,《欢乐颂》是一首大调式的歌曲,歌曲明亮,气势恢宏。我们来看一下,结束音是不是“1”,《土拨鼠》的结束音是“6”,所以,是一首小调式的歌曲。音乐比较柔和。
6、用竖笛分别吹奏大小调式音阶
7、对比演唱
分别演唱《欢乐颂》和《土拨鼠》,感受大小调的调式调性
二、总结
师:音乐真奇妙,当我们忧伤时用音乐来排遣内心的痛苦;当我们快乐时又可以用音乐来释放内心的快乐。希望每个同学都能通过音乐来感受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音乐拥有我们美好的生活。最后让我们再次拿起竖笛吹奏出我们心中的《欢乐颂》。
?土拨鼠》教学反思
走进音乐世界第6册的《土拨鼠》这首歌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于1789-1792年在他的家乡德国波恩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当时人们为了生活有随身带着土拨鼠(旱獭)到处流浪的习惯,就好比现代人养猫、狗,并带他们外出游玩一样,这是一首表现流浪汉与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歌曲。学生随着伴奏演唱歌曲并用体态感受6/8拍子的韵律是教学的重点。学生能按歌曲弱起拍的规律换气歌唱,这是本课的难点。
通过对这一课的教学后,有如下体会:
一、成功之处:
(1)课题导入部分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头脑,本课在“课题导入”环节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及介绍土拨鼠和贝多芬创作歌曲《土拨鼠》的背景,有利于学生用准确的情感和歌声表达歌曲。这是人文知识的介绍,给学生一个真实的音乐生活,而不是一个人造的音乐生活。(2)教学方法的改革,创造自主的学习氛围
教学生活过程中,大家都知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但往往在实际中,出现教师主导是实,学生主体是虚,几十年来的习惯于教师唱,学生学,教师做,学生跟,束缚了学生的头脑,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本课大胆解放学生,让学生从听、从感受入手,处于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随音乐律动、随旋律模唱、为歌曲伴奏等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自主的学习氛围,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在律动表演中去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3)注重创造力的培养
学生的演唱、演奏活动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没有自己去感受,没有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是难以表现出真情实感受来的,只有激发学生自觉性、积极性和他创造性的学习情绪,教学才会取得最佳效果,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用听觉直接感受音乐外,还强调运用视觉,手脚动作来帮助听觉,来感受音乐,促使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的积极活动。《土拨鼠》这首歌的两大特点:一是6/8拍(3/8十3/8),二是每句都从小节的第六拍弱起。教师通过让学生朗读歌词、分析乐句、教师的范唱等启发学生意识到这两点,再去进行一系列的演唱、演奏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不足之处:
在执教完本节课后,总感受有遗憾之处,对学生的思维拓宽程度还要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学生活化,必须充满活力,让我们将学生带进广宽时空,不只课堂,探索神奇的音乐世界,不只在课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只成绩,让我们培养学生参与生活,创造音乐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了解音乐在生活中不同功能,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学生生活音乐化,必将充满成功与欢乐,成为一生最可记念的金色时光。
音乐梦教案反思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