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教案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秀的教案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活动,以下是找工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打陀螺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打陀螺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玩陀螺的过程中,探索发现与陀螺旋转有关的各种相关因素。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望,
二.活动准备:
1、每张桌子上的筐内有小陀螺
2、幼儿人手一份:1号盒中形状不同的小陀螺;
2号盒中转动盘不同的小陀螺;
3号盒中轴不同的小陀螺。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平时喜欢玩陀螺吗?那你们谁的陀螺赢了?你的陀螺是怎样赢得?
(二)操作探索1
1.①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陀螺,请你们一起来玩好吗?先请小朋友玩1号盒中的小陀螺,我们再来比一比,谁的陀螺转的时间长。
②幼儿玩陀螺,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比。
③交流反馈。提问:你跟谁比了?陀螺成绩如何?为什么会比他的快(慢)呢?
④验证。你们再来比一比,看看到底为什么?
⑤师生共同小结: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与陀螺的形状有关系。
2.①下面请小朋友再来玩2号盒中的小陀螺,比比谁的陀螺厉害。
②教师巡回指导
③交流反馈。
④验证。
⑤师生共同小结: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与陀螺的转动盘有关。
3.①下面请小朋友再来玩3号盒中的小陀螺,比比谁会赢。
②教师巡回指导
③交流反馈。
④验证。
⑤师生共同小结: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与陀螺的轴有关。
(三)操作探索2
1、下面老师请几个小朋友从3号盒中拿出陀螺再来比一比。
2、你们看他们手中的陀螺都是一样的`形状,转动盘和轴也一样,现在转的时间一样长了吗?
3、幼儿比赛、验证。
4、小结: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还与用力的大小、速度有关系。
四、结束:进一步探索、设疑。
小朋友,你们想想看,如果陀螺放在瓷砖上和放在地毯上,哪一个转的时间长?这个问题老师把它留给你们自己去探索,好不好?
大班打陀螺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转转玩玩》中观察陀螺旋转时的图案与色彩的变化。(包括陀螺转动的速度、颜色、形状、大小等)
3、探索陀螺原地稳定旋转时技巧,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1)自制抽动陀螺。(2)购买玩具陀螺。(3)捻动的陀螺(4)实物投影仪
2、学具:(1)不同类型的陀螺若干个。(2)制作材料: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及各种色彩的卡纸若干、瓶盖、废纸卡等。
活动过程
一、玩玩转转,让陀螺转起来。
1、教师表演,抽动陀螺、捻动陀螺,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教师提问:这是什么玩具?(陀螺)。请问小朋友还见过什么样的陀螺,提醒幼儿思考与现在玩的不同的一些陀螺玩具。
2、让幼儿自由转动,并进行观察。
(1)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分组进行探索、观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2)怎样才能使陀螺稳稳的上时间的转动呢?教师可采取让每个幼儿拿一个陀螺,来转一转,玩一玩。从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3)幼儿玩转陀螺,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让陀螺转起来的,请表演给大家看。(个别幼儿幼儿表演时动作不规范或转动效果较差,这种情况教师要给个别指导。如:教师示范,要把陀螺捏紧,稳稳的用力一捻,陀螺就会转动起来。
3、幼儿自由结伴,进行转动陀螺的比赛,(相同的陀螺为一组,找出比较认真的幼儿来为本组当评委,进行比赛。)
4、讨论,为什么有的陀螺转动时间长,有的转动时间短。
5、教师演示上弦的陀螺,幼儿观察并发表各自的见解:上一下弦陀螺一转就停,上几下弦陀螺就转个不停。
小结:拿稳放平陀螺,平稳用力不能偏,陀螺才能转稳。陀螺旋转时间的长短与用力气大小有关系。用力大,转的时间久长;相反,有力小,转的时间就相对短些。
二、转转看看、陀螺变变。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来观察不同颜色的陀螺旋转后,颜色与图案的变化。
1、幼儿自由结伴转动陀螺。
(1)提问:陀螺旋转之前与旋转之后有什么变化?
(2)幼儿进行交流,讨论在旋转前和旋转后有什么变化?谈谈自己的发现。(转动后陀螺的颜色与图案有什么变化。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投影仪,观察陀螺旋转起来后,颜色在视觉上的变化。
小结:由于陀螺转动很快,看上去,五彩的陀螺各种颜色有些混合色,小块的颜色变成了圆形。
三、做做玩玩,观察不同形状的陀螺旋转后,形状在视觉上的变化。
1、组织幼儿制作不同形状的陀螺。
(1)选择适合的材料(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边长2厘米的卡纸,火柴棒等。
2、幼儿自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找准插孔,将火柴棒磷头朝下安装。引导幼儿进行装饰陀螺。
3、转转看看,让幼儿发现陀螺形状在视觉上的变化。
(1)幼儿自由自由转动陀螺。
(2)提问:陀螺旋转后看上去有什么变化?
(3)幼儿自行讨论交流。(略)
4、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投影仪,来观察不同形状的陀螺转起来后,形状在视觉上的变化。并引导幼儿概括:由于陀螺转动的非常快,所以,无论是什么形状,转动起来后我们看上去都是圆形的。
活动延伸
幼儿玩自制陀螺,进一步感知陀螺的各种变化。
活动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趣的陀螺》这一大班科学活动,孩子们一直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中是因为整个活动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适合大班幼儿的水平,又具有一定挑战性,它激发了幼儿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孩子们一直表现出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
大班打陀螺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引导幼儿探索陀螺的制作方法。
2.通过制作陀螺,让幼儿从中体会力与平衡之间的关系。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彩色陀螺或幼儿自带各式陀螺。
2.牙签、竹签、各种形状的纸片、铅笔、剪刀、水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1.玩彩色陀螺
(1)幼儿自由玩陀螺,观察陀螺转动时色彩的变化。
(2)引导幼儿观察陀螺是怎样转的?转动时色彩的变化?
(3)集中交流,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2.探索制作方法
(1)讨论:陀螺怎么制做呢?
(2)师幼共同总结制作步骤(选取稍硬的纸片,在纸片上进行装饰,井均匀涂色,在纸的中心先用大头针戳一个洞.再把竹签插入洞内。
3.设计制作。
(1)讨论:你准备做一个什么形状的陀螺?
(2)幼儿第一次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试着玩一玩自己做好的陀螺。
(3)讨论:为什么有的幼儿制作的陀螺不会转动?说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4)讨论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重、难点。
4.再次设计制作彩色陀螺。
(1)幼儿第二次动手制作,鼓励幼儿运用颜色大胆装饰,画出不同图案,涂色均匀。
(2)再次玩一玩自己做好的陀螺。
5.陀螺旋转比赛
(1)幼儿操作自己的陀螺进行比赛。
(2)思考:怎么有的陀螺转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呢?还有的陀螺不是圆的为什么也能转动呢?为什么静止时能看到多色,转动时看不见?
(3)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探索陀螺力与平衡的关系。
活动延伸
提供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用的陀螺,供幼儿体育活动时用。
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培养他们热爱探索、学会探索,我把主题活动《彩色陀螺》它是手工,但更多意义上是以科学活动为主线来进行的。把它定为“彩色纸陀螺”作为科学纸趣艺术教学活动的一个内容来作为公共课活动,“制作会转动的纸彩色陀螺”环节中渗透着一些科学知识,这样又有科学方面的探索,既有艺术方面的装饰纸陀螺的色彩美。又把我园的“纸趣”艺术在科学领域中有效的体现出来,可以说是一举二得。在活动中我把较硬的圆形纸制作成彩色陀螺贯穿到整个活动中。重难点是探索影响纸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小百科:陀螺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河北吴桥地区被称为bo。
大班打陀螺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视觉暂留造成的奇妙现象。
2、在游戏中体会两种颜色相配的陀螺旋转后会产生新颜色的奇妙现象,并能认真记录。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陀螺转动时颜色的奇妙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奇妙的视觉暂留现象。
活动准备
塑料陀螺(幼儿人手一个)
自制彩色卡片若干
实验大记录表一张
幼儿实验记录表(幼儿人手一份)
油画棒
有关视觉暂留的几种玩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陀螺,幼儿自由探索,激发兴趣。
1、玩陀螺
师:宝贝们,大家快来看看,图片上的两位小朋友在玩什么呢?他们看起来玩的很开心。大家玩过陀螺吗?你们想不想来玩一玩呢?老师给大家带来好多呢,一会儿就让你的陀螺宝宝随着音乐一起舞蹈吧!音乐一停,陀螺宝宝的舞蹈也要暂停,他们要休息一会儿。宝贝们听明白了吗?好,跳起来喽!(播放音乐)大家玩的开心吗?请你们来说说你是怎么玩的?
2、引出彩色卡片
师:刚才老师也玩了玩,确实很好玩,可是我的陀螺宝宝说“我有点冷,我不想玩了”。哦,原来寒冷的冬天到了,陀螺宝宝也怕冷,所以他不愿意和我玩了,不过,没关系的,侯老师给它准备了一顶好看的帽子,这样,它出来跳舞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冷了。大家看我给陀螺宝宝选择的小帽子吧。(出示彩色卡片,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卡片颜色)好,现在我要请它跳舞给你们看了。(音乐开始,教师分组给幼儿展示旋转的陀螺)
3、尝试第一张卡片
师:有的小朋友说他也想来试一试,那我们快来试试吧,看看你们转动陀螺时能发现什么小秘密?现在请小朋友给你的陀螺宝宝戴好帽子,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来试试吧!等陀螺宝宝停止跳舞以后把你发现的小秘密告诉我们。(提供红黄卡片,播放音乐,幼儿旋转陀螺,教师观察)
二、尝试验证,感知色彩变化,学会简单的记录
1、师:请一位小朋友来大声告诉我们你发现的秘密。(出示记录表,幼儿回答,教师作好示范记录)好,大家的小眼睛都特别亮,表现都很棒,你们可以为陀螺宝宝得到第二顶帽子,让我们转转看吧!看看这次有什么新发现?
2、提供红蓝卡片,幼儿旋转陀螺,再次探索颜色变化。
3、请一位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述陀螺转动前和转动时的颜色变化,并请另外一位幼儿帮着做好记录。
4、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所以可以得到更多的帽子,那我们赶快来发现其中的秘密吧!(幼儿每人一张记录表,各种颜色卡片)播放舒缓的音乐,幼儿操作记录,教师观察指导)。
5、请幼儿用完整的话来说说自己发现的小秘密。
小结:宝贝们,你们都很了不起,就是一个个小科学家呀!发现了这么有趣的现象,那咱们来想想,为什么两种颜色转动起来就会出现一种新颜色呢?(幼儿回答)鼓励幼儿的回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观看视频,展示几种有关视觉暂留的小玩具,再次引起幼儿兴趣。
1、观看视频
师:伟大的科学家伯伯也发现了这个秘密了,并给这种奇妙的现象取了个名字,叫做“视觉暂留”。当我们看卡片时,看到了红色,在转的时候红色不会马上消失,而会在眼前停留几秒钟,紧接着黄色也映入眼前,两种颜色就重叠起来了,也就形成了新的颜色——橙色。
2、引起兴趣
师:原来视觉暂留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呀,就连好看的动画片也是根据这个现象制作成的,老师也试着根据这个科学原理做了一些小玩具。(出示玩具,简单操作,让幼儿说出发现的小秘密,并请幼儿来玩一玩。)看来我们都可以当小魔术师了。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就能发现好多的小秘密。请小朋友慢慢去发现吧!
3、小结
宝贝们!今天大家和侯老师一起见证了陀螺的颜色变化,还了解了“视觉暂留”现象。一会儿我把这些好玩的玩具放到咱们的科学探究区,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继续来玩。
四、活动延伸
宝贝们,今天老师和你们在一起特别开心,我想和你们继续做好朋友,同时,我有两个小愿望想让你们来帮我实现,我想看看三种颜色或多种颜色的陀螺转动起来的变化,那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制作好吗?还有一个小愿望就是我想知道生活当中哪里还有视觉暂留的现象,也请小朋友用心去观察,把你们的发现分享给老师和小朋友。
五、活动结束
幼儿整理活动所用物品,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活动总结
此活动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陀螺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结合美术元素让幼儿感知旋转陀螺的色彩变化,知道两种颜色相配会产生一种新的颜色,在活动中,我觉得整个活动思路还是很清晰的,孩子们的探索兴趣也被较好的激发着。在提问和回应上,能做到简洁、明了,能运用指向性明确的语言来引导孩子的思考和探索,幼儿通过尝试、感知,实验在玩中发现科学秘密,积极性很高。由此过渡到“视觉暂留”这一科学现象,再次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也萌发了他们今后继续探索的愿望。不过,在活动中有些细节没有处理好,比如引出“视觉暂留”这一科学现象后,应当再用通俗、浅显的语言来给幼儿作出解释,使幼儿更容易接受,今后需要不断改进,以求更上一层楼。
大班打陀螺教案篇5
【活动前评析】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在玩中发现身边的科学,并尝试运用生活中常见的萝卜等农产品作为实验材料,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积累探索的方法。
当我问到幼儿“你们想设计什么样的陀螺”时,发现很多幼儿的回答是“圆形”,的`确,在幼儿的印象中,不管是电视里看到的、还是平时自己买过的陀螺,形状基本都是圆形的。所以我继续追问幼儿“为什么你们看到的都是圆形的陀螺呢?”“可不可以设计成其他的形状呢?其他形状的会转动吗?”……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的操作欲望被大大的激发起来。
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发现转动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引起幼儿对转动这一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玩陀螺的愿望。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借助教师提供的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操作和交流,调动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激活幼儿的思维,从而使他们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第三个环节是活动延伸,因为影响陀螺转动的因素有许多,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只可能发现其中的几个因素。教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再探索的愿望,拓展幼儿的思维。
【活动目标】
1.体验陀螺转动的乐趣。
2.用符号等方法记录探索过程和自己的发现。
3.感知陀螺转动的不同现象,掌握自主制作陀螺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自主尝试用材料做陀螺。
难点:探索发现怎样让制作的陀螺转的快且时间长。
【活动过程设计】
一、导入
直接出示陀螺范例,启发幼儿对“转动现象”的联想
师:说到“转动”两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用一个动作表示出来么?生活中有哪些转动的现象?这些转动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1.出示陀螺,引出话题。
师:我们发现生活中有许多转动现象,这些转动有的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比如电风扇、洗衣机、微波炉;有的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比如陀螺玩具、故事磁带、游乐园大转盘等。
2.你们看这是什么?“陀螺”“它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至今已有4千年的历史了呢!我们的祖先真聪明、真棒啊!”你们知道陀螺怎样玩吗?是不是要转动?你见过的陀螺是什么样子的?
二、展开:自主探索,制作会转动的陀螺。
1.提供幼儿制作陀螺的材料,鼓励幼儿尝试制作。
指导语: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特殊材料,请你尝试做一个陀螺(制作过程中注意使用工具材料的安全),并想办法让它转动起来,怎样做才能让你做的陀螺转起来?
注意观察陀螺的轴应该在什么位置?并把它记录下来。
2.幼儿自主尝试制作陀螺,教师巡视,引导幼儿做好记录。
3.幼儿转动自己制作的陀螺。
4.提问:你是怎样做的,你发现了什么?(重点引导幼儿发现棉签应插在圆形萝卜切片的中心点,陀螺才转的稳)
三、动手试验,自主探索。
再次制作不同形状的陀螺,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不同的现象并记录、交流。
怎样做才能让你的陀螺转的更稳?陀螺的轴应该在什么位置?你们动手试验吧!一定要做好观察记录!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把棉签插在中心位置的陀螺比较容易转。
3.交流、分享,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牙签在陀螺上的位置一样。
师:
辅助性问题:
(1)圆形萝卜陀螺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三角形陀螺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
(2)牙签插在萝卜片的中心和插在萝卜片的旁边做出来的两个陀螺在转动时有什么不一样?
4.教师总结要素:原来陀螺的转动和牙签插在萝卜片上的位置有关系。
3.玩陀螺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玩陀螺,玩陀螺前老师要提几个问题。
(1)陀螺转动时,从上方看是什么样子的?
(2)陀螺快速旋转后表面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3)陀螺快速旋转后它的外形发生了什么变化?
(4)在玻璃板、木板、毛巾上面,哪一种转的更快,时间更长一些?我们可以猜测一下,马上得到验证。
我们大家一齐带着问题去玩陀螺,老师还在桌子上准备了毛巾、玻璃板、木板,你再上面转一转陀螺,观察一下在什么上面转的时间更长,速度更快。准备!玩陀螺的时候要注意观察。
4.教师总结要素,帮助幼儿梳理搜集到的信息。
(1)接触面不同,旋转速度不同。
在玻璃板上转的时间更长,更快,更稳。陀螺接触的材料不同,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所以转动速度也不同。
(2)陀螺快速旋转后表面颜色发生了变化。
(3)陀螺旋转后,原本棱角分明的外形看上去呈圆形。
5.承上启下,引出任务。
师:我们玩过了会转动的陀螺,也知道了关于陀螺的一些知识。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好的)。你想用什么材料制作陀螺?(纸板、塑料片、木头、铁片、橡皮泥、瓶盖、)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制作一支简易的陀螺,并让它转动起来。
(二)转动比赛,发现问题
问题:怎样转的快,并且转的时间长。用水彩笔在萝卜片边缘上画一个红色圆点,作为记号。
1.师:大家都选择了形状一样的陀螺来参加比赛,现在请你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做的陀螺转得稳。
2.幼儿找同伴进行比赛,教师观察指导,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你的陀螺比他的陀螺转得稳(或不稳)?
3.师:现在你们陀螺上的棉签都插在萝卜片的中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稳,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不稳呢?
(帮助幼儿发现有的陀螺的萝卜片插在牙签的上方,有的陀螺的萝卜片插在牙签的下方,大家在转动陀螺时用力方法也不一样。)
辅助性问题:
(1)看看比赛的两个小朋友的陀螺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一个小朋友的陀螺的萝卜片插在牙签中间,塑料片离桌面远:一个小朋友的陀螺的萝卜片插在牙签下方,离桌面近。)
(2)为什么同样一个陀螺有时转得稳,有时转得不稳呢?
4.教师总结要素:原来陀螺的转动和萝卜片在牙签上的位置有关系,也和转动的方法有关系。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在做陀螺、玩陀螺时发现了这么多关于陀螺转动的秘密。这里还有水彩笔和彩色纸片,我们给陀螺画上彩色之后,转动起来有什么变化吗?有什么办法让这些陀螺转得更稳呢?我们可以到活动区去探索,相信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活动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科学探究的方法,《大家一起玩陀螺》这一大班科学活动,孩子们一直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中是因为整个活动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适合大班幼儿的水平,又具有一定挑战性,它激发了幼儿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孩子们一直表现出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
大班打陀螺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陀螺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并在玩陀螺的过程中,探索发现与陀螺旋转有关的各种相关因素。
2、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探索结果,对科学探索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齿轮炮弹自制一个陀螺、齿轮炮弹玩具若干。记录纸、笔人手一份。多媒体、投影仪 。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同伴之间相互观察并玩一玩,启发幼儿说出陀螺有三部分组成:发射器、发条、陀螺。
二、幼儿结伴玩陀螺,在讲讲、玩玩、比比中探索影响陀螺旋转的因素。
1、提出要求:
(1)找同伴说一说自己的陀螺是什么形状、什么样?
(2)玩一玩,比一比,谁的陀螺转的时间长?想一想为什么陀螺会转?
2、幼儿结伴游戏,记录游戏结果。
3、交流记录情况,谈谈影响陀螺旋转时间长短的因素。
提问:为什么有的陀螺转的时间长,有的转的时间短?怎样使你的陀螺转的快而时间长?
(使用长的发条、拉发条时要用力且要速度快、要在平整的地面上玩、不要撞其他的物体……)
小结:就象小朋友自己说得一样,要在平整的地面上玩,不要撞其他的物体,可使用长的发条且在抽拉时要用力和速度快,这样陀螺在旋转时会快而时间长。
4、探索发现:一样的陀螺转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
设计疑问讨论、个别幼儿比赛、验证。
小结:陀螺应有中心支撑点,旋转应有力度,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与用力的大小、方法有关系。
三、尝试改变原有陀螺,比较改变前后转动的结果。
1、提问:如果你的陀螺在旋转面边缘的一端多拼插或减少一个齿轮炮弹,结果会怎样?
2、幼儿讨论交流自己的猜想,尝试验证后再将结果记录。
小结:陀螺旋转面应以支撑点为中心对称。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还与旋转面是否对称有关。
四、开展"陀螺高手"比赛活动,在愉悦的情绪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不同接触面(玻璃、布)上玩陀螺,继续探索发现并记录交流。
大班打陀螺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数字7的形成和实际意义。
2、引导幼儿目测感知7以内的数量,会按数取物。
活动准备
1、数量是7的电子卡片和数字卡片各1张,统计表1张。
2、操作材料若干。
3、《幼儿画册》上4p1。
集体教育活动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册《玩陀螺》
1、幼儿观察画面,教师讲述:操场上有6个小朋友在玩陀螺,他们玩得很开心,这时,从远处又跑来了1个小朋友……
2、引导幼儿发现:6个小朋友再添上1个小朋友,一共是7个小朋友。
3、数一数:操场上一共有几只陀螺?
4、想一想:玩陀螺用的鞭子和小朋友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为什么?怎样使它们的数量一样多?
二、感知7以内的数量
1、说一说,7个小朋友、7只陀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7”还可以表示什么?
2、想一想,数字“7”像什么?(如像镰刀、像人在鞠躬等)
3、引导幼儿用点子表示不同物品的数量(可用不同的排列方式)。
三、游戏“按数取物”
1、请幼儿从众多操作材料中拿出数量是7的物品。
2、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数量是7的物品,并在统计表上做出记录。
户外活动
幼儿体操《世界真美好》
活动反思
幼儿学会了数字7,并知道实际意义,运用也很好,但有些幼儿统计表还用不好。
大班打陀螺教案7篇相关文章:
★ 大班分享教案7篇
★ 大班元旦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