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应该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动力,下面是找工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梦中的小学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梦中的小学教案篇1
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的内容发挥想象完整准确的表达意思。
过程:
一、播放图片引起学生的回忆:
记得这些场景,更记得这幅画面。(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回顾课文内容: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回忆文中感人的.画面:
(1)学生回忆,读语句。
(2)出示画面:画面一: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画面二: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画面三: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3)总结方法:在众多画面的描写当中都运用了什么方法呢?(板书:语、言动作外貌、神态)
3、这是怎样的一对怎样的父与子?是什么使了他们战胜困难?(板书:了不起。父亲:信守诺言、坚…忍不拔、永不放弃、恪守承诺、有责任感。儿子:信任父亲、勇敢、先人后己)出示: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和你在一起!
总结:儿子的了不起是因为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是因为父亲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对儿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语:当父亲在废墟上历尽艰辛寻找儿子的时候,废墟下有的儿子又会怎样呢?那是一个怎样的时刻呀!轰隆一声,孩子们就被压在废墟之下。在废墟下,桌椅被砸的破碎不堪,房梁斜斜的旨在地上形成一个三角。在狭小的空间里,十几个孩子挤在一起。这里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黑暗,只有恐惧,只有孩子们的哭声和嘶哑的求救声。面对危险,面对死亡,阿曼达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到这里,阿曼达对同学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1)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意思?(阿曼达信任父亲、勇敢、先人后己的品质。也可以从中渗透出父亲平时对阿曼达的影响)
(2)围绕中心意思,用怎样的方法和内容表达?(方法:描写方法。)
2、学生写文
3、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可以运用的:环境描写。
内容:激励同学,回忆父亲平时的教导,平时的影响,运用文中的文字… …
(2)范例中的彩色文字和空白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写。
梦中的小学教案篇2
设计理念:
课文情节复杂,找准阅读的突破口,以点带面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时紧抓“了不起的父与子”这条主线,重点抓住父亲“不断挖掘”这个震撼人心的画面,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在研读中感受亲情可贵,感悟做人之道,提升感悟能力。
教学目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
面。
2、学生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
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地震的资料和有关父爱、母爱的故事、文章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说到地震,让老师想起了2008年发生在我国汶川的5·12大地震,始终有这样一个画面,这样一个动作,这样一段回忆定格在你我的心中。(播放课件并解说)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2—11自然段
同学们,地震是残酷的,地震中的父子之情是不能泯灭的。中国汶川的地震中有这样可歌可泣的父子,在美国洛杉矶的地震中也有这样的一对父子,他们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1、让生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用了哪三个字来评价这对父子?(了不起)
2、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让学生找一找当地震发生后,父亲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指名读句子)
3、(出示课件)反复读一读,同桌说一说两个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4、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5、当父亲赶到学校,学校变成一片废墟,父亲会怎样?(指名读)
6、在绝望中,父亲做出了了不起的决定,请同学们自由读5-11自然段,找出描写父亲的句子反复读一读,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的了不起。(生汇报)
(1)追问有哪些人来劝他,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2)面对这些好心人的劝告和阻拦,父亲放弃了吗?他依然不停地挖着,那我想问问这位父亲,人们这样劝你,情况这样危急,你为什么不离开呢?
(3)找一找父亲曾经和儿子有着怎样的一句承诺?(出示课件)生齐读。
(4)这位父亲,你的心里有这么多的想法,为什么不对大家说清楚呢?
小结:时间很紧迫,儿子还在废墟中等着我,父亲着急啊,甚至崩溃,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1、文中还有什么地方让我们读懂了父亲的了不起?(出示课件)并齐读,追问36小时相当于多长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你都可以做些什么?父亲呢?
2、父亲没有任何工具,只凭自己的一双手在疯狂地挖着,为什么没有人再来阻止他了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他真的精神失常了吗?他的头脑清醒吗?那他在想些什么呢?
4、请同学们反复地读一读这个句子,进一步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并相机板书。
5、面对这么多的困难和危险,父亲仍然不停地挖了12小时?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这样写,(播放课件)而是将时间罗列地来写,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6、那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请带着你的体会把这句话一起读一读。
7、时间在推移,艰难的挖掘还在继续,可他坚持挖了12小时?是什么在支撑父亲36小时苦苦的挖掘?(是一句承诺)怎样的一句承诺?除了承诺还有什么?(深深的父爱)
小结:这句话让我们读懂了如山的.父爱,而此时此刻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1、 36小时过去了,让我们看看这位父亲现在怎样?(播放课件)父亲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在这36小时当中都放生了哪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场面呢?请同学们闭眼倾听,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师朗读生汇报)
2、请你带着这些体会把这个句子反复的读一读,(出示课件)说说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3、这哪里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话啊,而是饱含深深父爱的一首诗,让我们齐读这首诗。并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小结:父亲为救儿子不惜一切,让人感受到震撼人心的父爱,又一次让我们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
(二)学习11—23自然段
我们被父亲了不起的行为震撼了,心中满是沉甸甸的父爱,下面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他的儿子阿曼达身上,请同学们轻声朗读11-23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儿子的哪些画面感动了你,让你感受到儿子的了不起,并做上批注。(生汇报)
1、(出示课件15自然段)阿曼达为什么不害怕?
2、让学生自由读读,体会不一样颜色的字应该怎样读?并指名读。 小结:儿子把对父亲的信任化作了战胜一切困难和恐怖的勇气,所以
我们说儿子(了不起)。(继续汇报自己的体会)
3、(出示课件22自然段)说说阿曼达这样做的原因?
4、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体会把这个句子读一读,老师相机指导。
(三)分角色朗读(11—23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无比幸福的紧紧拥抱在一起,这种了不起源于父亲对儿子的一句承诺,下面就让我们用这句承诺来回顾一下这艰难的历程吧。(出示课件)
(1)当父亲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一句话是(xx)
(2)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xx)
(3)当安全的小出口在14个孩子面前被打开时,儿子却最后??
个出来,那是因为父亲的话给了他巨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xx)
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谱写了一首爱的赞歌(播放课件)让生齐读。
总结:爱是伟大的,爱是无私的,就让地震中父与子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课件)
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坚强、了不起
儿子:勇敢
梦中的小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父亲在极其危险的时刻想着遇难的孩子,这种无私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你收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
2.师出示课件。
3.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新词
(3)想一想,试一试: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一句长句子讲清楚。
2.检查
3.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品读课文:
1.各自读课文,把你认为父亲了不起的地方,用你们喜欢的学习方式体会体会
2.汇报:
(1)第二自然段的“冲”,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用“冲”字读一读这句话引读该段
(2)与其他父母比,这位父亲了不起之处?
(3)父亲做出了惊人的举动,交流
(4)投示12节,读,说说这位父亲的哪些举动感动了你们?
(5)引读父子见面时的对话,分角色读
(6)这段对话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句?投示儿子的话,体会齐读12~19自然段
(7)齐读儿子让同学先出去的话
3.总结。
四.启发扩散:学习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11.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 爱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梦中的小学教案篇4
本单元以爱为主题,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为任务,训练重点是“使学生感恩所有善待自己的人,用心去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和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引导学生感受真正的情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描写突出人物情感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见面礼,(播放图片)音乐响起。谁能说说,看到这些图片,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多聪明的孩子,现在请大家用心,闭上眼睛,静静地沉浸在这亲情带来的甜蜜和幸福里。)
播放视频:《洛杉矶大地震》片段。
(看完了地震画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六个词。)
课件出示:混乱血迹瓦砾废墟爆炸颤抖
(运用这六个词语,回想你刚才看到的地震画面,谈谈你的感受。)
2.过渡:同学们,地震过后,不仅仅留下的是满地的废墟,更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伤痛。但在这次大地震中却发生了一件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
3.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设计理念】
通过视觉冲击,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珍贵,从心底深处感受灾难之后人们的反应,为后边教学做好铺垫。
二、回顾课文,内容再现
读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设计理念】
初知课文,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为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三、细读品味,感悟亲情
师:文章中的父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了不起)默读课文,把描写父亲了不起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把描写儿子了不起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1.父亲的了不起
课件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父亲的哪个动作,让人印象很深,而且十分感人?(挖)挖了多久?(38小时)同学们,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12自然段,你觉得这是怎样的38小时呢?
漫长的38小时(细节描写感受父亲挖的漫长)
过渡:挖到8小时的时候,父亲的手臂被玻璃划出个大口子,鲜血顿时涌了出来,他_____________
挖到12小时的时候,强烈的疲劳占据了父亲整个身体,他__________
挖到24小时的时候,父亲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儿子,他_________
挖到36小时的时候,父亲已经体力不支倒在废墟中,他_________
这是多么难熬的38小时啊!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累,是一种常人难以忍受的痛,父亲的行为更是一般人不可能做到的,请带着一份感动读文!(指导朗读:语气低沉难过)
危险的38小时(感受环境带来的危险重重)
过渡:地震过后总是危险重重,用心读文找找描写父亲不顾生命危险寻找儿子的段落。(指导朗读:消防队长和警察的话,感受不同人物的语气)
坚定的38小时(因为和儿子的承诺)
过渡:在所有家长都认为没有希望的时候,他还在坚持,他一直坚信他和儿子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奇迹发生了,挖到38小时的时候,从瓦砾堆底下传来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奇迹出现了,“阿曼达,我的儿子!”奇迹出现了,“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幸福来得太不容易了,为了儿子,绝不放弃,作者抓住了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在废墟上信守诺言拼死救子的父亲形象,更被他了不起的行为所震撼所感动。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把目光从父亲转向7岁的阿曼达。)
【设计理念】
在交流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能够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做到深刻理解课文。
2.儿子了不起
父亲了不起是因为他恪守诺言、有责任感、不放弃,这位儿子的了不起在哪里体现?(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一个(让)字。一个让字是儿子第一时间想到别人,他(先人后己、勇敢无私)。
儿子等了8小时,又累又饿,他想起了父亲说的(“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儿子等了12小时,嘴唇干裂,他坚信爸爸(“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儿子等了24小时,浑身乏力,他仍然坚信爸爸(“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儿子等了36小时,饥寒交迫,极度虚弱,他依然坚信爸爸(“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父亲的承诺支撑着孩子,使阿曼达表现得坚强勇敢、无私无畏。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真是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让我们用声音再次感受父子信任创造的奇迹。)
【设计理念】
实现了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这一目标要求,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四、链接阅读,品味细节
师:父母对儿女的爱是一种本能,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因为有了父母,我们才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回眸我们的人生就会发现我们永远处在父母的爱护中,父母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让我们一起阅读《父爱》《母爱是一根穿针线》《娘》三篇文章,再次感受父亲母亲的爱。
(一)运用三读法,借用导读单自读文章。
这节课,我们深深地被这对父子伟大的行为而感动,阿曼达父亲的爱是一种强烈的、外显的爱;《父爱》中父亲的爱是无声、深沉的;《母爱是一根穿针线》中母亲的爱是细腻的;《娘》中母亲的爱是饱含深情的、无微不至的。
【设计理念】
精品阅读课与自主阅读课的教学起到了学步车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拓展链接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外同主题的一类阅读篇目,进行鉴赏阅读。旨在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立足单元主题,从整组课文引发开去,引导学生海量阅读使孩子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引导写作。生活中父母亲所做的事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又饱含父爱母爱的真情。请大家闭上眼睛回想,然后与大家分享。
【设计理念】
本单元重在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文章的链接就是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提高孩子的认读水平和习作能力。
五、升华情感,点明主题
爱使人坚强和勇敢,爱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更会创造生命的奇迹,我们要学会爱自己,爱父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以一首小诗结束我们今天的课堂。
六、作业超市
1.书籍推荐:《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2.习作练习:生活中父母对我们的爱无微不至,让我们用心感受,把它写下来,并学习作者细节(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题目自拟。
【设计理念】
作业是语文课堂的外延和辅助,《奇迹的名字叫父亲》是文本的延伸,让学生继续体会奇迹的不易;习作是对文本学习的一种巩固,把听说读写落到实处,是我们链接阅读课与读写结合课的整合和延伸,从而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者|魏敏)
梦中的小学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
2、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
3、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xx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地震中地父与子》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自由读文,要求:自由读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各同学的事情)
2、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些句子,首先我们来看这第一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师: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生:交流
(“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师:现在我们同学带着这种急切的心情,把这个句子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真不错,都读出了那种急切的心情。现在我们接着来看这一段话。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
师:同桌之间可以商量、讨论下。生:交流
师:总结(绝望、失去了一切……),有谁可以试着重读一下这个句子?指名读,评议,齐读。
师:父亲在感到绝望之后,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师: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什么?(或者说是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可以试着让学生说一下)
(片: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你看得真仔细,你的确体会到的。
师: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自己对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下面我们来找个同学读一下(个人读,评议,齐读)
师:父亲在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时,他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下这句话吧!
师:是啊,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片)
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讨论:
师:(片)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小组讨论
生:交流
师总结:父亲为了救儿子,仍然不顾自己,坚忍不拔,决不放弃。
师:(片)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总结:(片)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师:当地震来临时,父亲是这样做的;那么儿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接着看。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师:这句话在哪里呢?有谁可以给大家读一下?(指名读)
师:(片)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现在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男生读父亲、女生读儿子。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师:由父子之间的对话我们还可以看出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
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四、慈母情深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一篇表现深刻父爱的文章,感受到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亲迸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母爱又是何等深沉啊!下面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慈母情深》。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归纳一下,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内容。本课共讲了:要书、要钱两件事
师:课着重讲了第二件事,而在第二个故事里连续出现了三处动人的情节转折和升华,他们分别是:
(片)1、向妈妈要到了钱
2、没有用这钱买书,而是买了水果罐头
3、妈妈又给了钱买书
(二)朗读感悟,欣赏语??
1、课前同学们已经画出了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现在我们结合你在课前和刚才阅读的感受再读课文,抓住最能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去读、去感受,并把你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
2、学生朗读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语句,读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从“我”看见母亲的脊背弯曲着到母亲背直起来、转身、吃惊地望着我,这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母亲工作是多么辛苦、劳累。这一段话中三次提到“我的母亲”,写出了“我”心里的感受,母亲辛苦工作累得疲惫不堪的情景给作者以深深的震撼。)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者。”(母亲身上带的钱很少,“揉得皱皱的”说明这些钱在身上带了很长时间,不曾花掉。看出家境的贫寒与挣钱的辛苦。)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母亲没有时间跟自己心爱的儿子多说一句话,只是为了多干一点活,多挣出一毛钱!)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只要儿子爱看书学习、只要儿子争气,母亲从来不吝惜花多少钱,但是如果是为自己花钱,她竟这样数落自己的儿子。)
引导学生在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好这些句子。
3、练习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文中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饱含的深深的母爱。
五、拓展练习
1、练习朗读冰心的诗《纸船——寄母亲》。
2、课外积累
六、布置作业
搜集表现母爱或母爱的诗歌或故事,练习朗读,准备在班会上表演。
梦中的小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子的了不起——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力量。(重点)
3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你平时的了解,你能描述一下地震吗?
2、地震是残酷的,无情的。它毁灭了多少美好的家园,无辜的生命。地震虽无情但人有情。只要多一份信念,多一丝期望,就会多一个奇迹出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3、有谁愿意帮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子?
4、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父子的了不起。
二、感悟主旨
(一)请同学们打开书,想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写出你的理解与感受,并和同学交流一下。
(二)汇报
师: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哪?
1、 理解第2、3段:1)“冲向”:体会出父亲急切地想见到儿子。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中的“漆黑”可以体会出父亲以为已失去了儿子,心情沉痛。师: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该怎样呼唤儿子?谁能喊?
3)猛地想起、坚定的站起”等词句理解。
2、 理解第5段:主要抓住别的父母和父亲的对比、父亲的眼神和话来理解。
3、理解第12段:这段话展现了父亲拯救儿子的过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同学们齐读这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哪?
a、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可以体会出父亲挖的时间长。师:我也写了一句话:他挖了36小时,没人现来阻挡他。找生读体会作者为什么那样写而不象我这样写。(作者这样写更能让^人’体会到时间的漫长)
b、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是什么描写?从这些外貌描写你体会出什么?从满脸灰尘可以体会到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从双眼布满血丝可以体会到父亲已经36小时没睡了,很累了;从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可以体会到可能发生大爆炸了,也可能父亲被什么东西划伤了。师: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作者也很了不起,短短的一句外貌描写你们就体会出这么多,多精妙!多传神啊!
c、没人再来阻挡他:再来说明有人曾经来过但又走了。都有谁来过?找找。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们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帮助我?”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消防队长和警察在这干什么?他们为什么来劝父亲?(更能表现当时很危险)
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
师: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真的失常了吗?没有?你怎么知道的?(因为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理解父亲说的这句话。当儿子伤心时,父亲会劝他;当儿子高兴时,父亲会和儿子分享;当发生大地震时,父亲也要和儿子在一起,所以才要挖。
4、师:在漫长的36小时,不!38小时里,父亲又累又饿,受了伤,没有一人来帮助他,但他却一直挖。老师非常想读这段给大家听。(师范读)谁也想读?生练习后指读。
5、那么,在这38小时里,是什么支撑着父亲挖下去呢?
师:父亲如此的了不起,儿子的了不起又表现在哪呢?
1、理解16段:生谈体会
师: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4个孩子,只的6、7岁大,都蜷缩在墙角,什么也看不见。饿了,没有面包;渴了,没有水。8小时过去了,12小时过去了,24小时过去了,36小时过去了,你们听到了吗?听到阿曼达的声音了吗?
2、理解23段:生谈体会。如果你是阿曼达,怎么对父亲说这段话?生读
3、又是什么支撑儿子等了38小时呢?
4、现在阿曼达和他的同学得救了,让我们把这一幕展示出来,一起读这段父子^对`话。老师读父亲的话,同学们读父亲的话,再找一位同学读旁白。
5、齐读最后一段,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幸福的时刻吧!再读一次。
三、总结升华
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我被那个为了寻找儿子在废墟上挖了38个小时的父亲而感动,为那个在废墟下等了38小时的儿子而喝彩。你们呢?回忆一下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令你感动的一幕幕,找出来有感情的读出来吧!(生练读后指读)
四:作业:
1、如果你是被救的13个孩子之一,会对这对父子说什么?做什么?回去写在日记本上。
2、最后送给大家一件礼物:一本书《感悟父爱》在这本书的序中有一句话很感人,也很富有哲理: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
梦中的小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及深深信任。
3、认识“塌、昔、墟、掘、爆、勘”等六个生字,会写“昔、漆、拐、挖、掘、控、辟、拥”等八个生字,掌握“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
【教学重点】课文的4~自然段父亲挖掘废墟、寻找儿子的经过是课文的重点。
【教学难点】
1、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及深
深信任。
2、在对比中品味文中语句的用语准确和表达技巧。
【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纲
二、展示交流
(一)揭题,交流资料
1、读完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讨论汇报。
3、说到地震你想到了什么?你有关于地震的哪些资料?(学生交流资料)
4、小结:
地震这一天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虽然灾难无情,但是人间有爱。在1994年洛杉矶大地震中,也有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感人至深的故事中去。
(二)初读课文,汇报学习
对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说一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有自己的话说一说,读课文,汇报生字词及词意。
3、按自然段汇报你学会的、理解的生字词。
4、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师相机指导,正音。
5、理解体会生字词。
6、出示“词语花篮”词,并自己添加其他好词佳句。
(三)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样的文章以前是怎么分段的呢?还可以怎么分?
2、小结:
分段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但要有根据、有道理
(四)再读课文,初步体会情感
1、把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说说为什么感动?
2、汇报读,师相机指导。
(五)指导书写生字,“漆、挖、掘、控、拥”。
第二课时
一.展示交流,整体把握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句话包含了哪两层的意思?
二.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一)请大家自由品读课文,从哪里我们感受到了这位父亲的了不起?请你边读边想象画面,在你觉得有触动地方画上标记,也可以用一个字或词,记录下你读时的感受。
(二)引出重点段
1、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那个地方最让你感动,甚至有潸然泪下的'感觉。(学生答后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2、指名交流并初步引导读出感受
(三)体会重点段
读这段话的时候,哪一句话首先抓住了你的心?
1、体会“他满脸的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1)这句话里又是哪些词语抓住了你的心?引导学生想具体样子。
(2)父亲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在这38个小时里会发生哪些触目惊心的场面,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讲述想象内容,师引导读好此句)
2、体会他挖了“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八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
(1)你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里感受到了什么?(比较课后第三题文句)
(2)你能把这漫长和艰难读出来吗?
(3)从这个“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在课文里找找看哪些人曾经阻止过他,为什么阻止?(指导读人们劝说的话,读出着急、担心的语气。)
(4)小结:
但为了救出儿子,父亲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却是了不起,让我们来配合读课文5—9自然段,读出这份沉甸甸的父爱。
3、体会重点句:“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1)父亲36小时不眠不休,哪来的力量?
(2)这是他“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平常他什么时候会对儿子说这句话?
(3)小结:
高兴的时候,父亲会对儿子说:____
悲伤的时候,父亲会对儿子说:____
胆怯的时候,父亲会拍拍肩膀,鼓励儿子说:别怕____
(1) 如今儿子在废墟底下生死未卜,父亲虽没有说一句话,可是我们能感受到他心里对儿子的一声声叮咛,一次次呼唤,他会在心里一遍遍对儿子说什么?
他又在心里一遍遍对自己说什么?
(5)小结:是对儿子的承诺,是对儿子深深的爱支撑着父亲。所以尽管挖掘得如此艰难,尽管希望如此渺茫,但他没有放弃。
(6)36小时候,父亲已成为什么样呢?
三.检测反馈
感情朗读课文1~10自然段。
总结:此情此景,谁看了会不为之动容!我们要对这位父亲说:您真了不起!
第三课时
上节课我们被父亲的了不起的行为震撼了,心里满是沉甸甸的父爱。下面我们把目光聚集在儿子阿曼达身上。
一.展示交流(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默读课文第11~23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可以看出儿子的了不起?
2、为什么他不怕?(无论……,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想象补白
(1)就在父亲进行着漫长而艰苦的挖掘的同时,儿子和伙伴们在黑暗的废墟下进行着漫长的等待。在等待中,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阿曼达又是怎样做的呢?
(2)那是怎样惊心动魄的38小时,怎样饥饿恐惧的38小时。可惜文章没有描述,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阿曼达是怎样激励这13个小伙伴熬过这艰难的38小时的。先小组内说一说,再写下来。可以学习文章对父亲描写的方法。
(3)生交流练笔内容。
(4)小结:
阿曼达就是这样不断的鼓励自己,也鼓励着同学,他把对父亲的信任化作战胜一切困难和恐惧的勇气,所以我们说:这位儿子真了不起!
二.赞美父子,照应开头
1、让我们齐读20~23自然段,让我们看看爱创造了什么奇迹!
2、地震是残酷的,但是父子间因爱所产生的能量远远超出了这次地震。此时,我们不由地发自内心的赞叹: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真了不起!
三.检测反馈
1、这种“了不起”源于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下面让我们用这句话来回顾一下这个艰难的历程:
当父亲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是这句话____
当人们都来阻拦他,劝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依然是这句话____
父亲不在乎那38小时的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因为他知道,此刻,他儿子一定跟他一样,在默念着那句话,那就是____
四.板书设计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子
决不放弃 爱 乐观善良
了不起
教学反思:父亲是这个故事的重要人物,文中对父亲的动作有一些细致的描写。对于这些词句,我采用了联系了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想象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将这些文字读懂、读活、读出情味,这是感受伟大父爱的关键所在。
梦中的小学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