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
2.知道过马路时要大人陪伴,并懂得不走斑马线的危险性。
3.树立遵守社会公共规则的好品质,从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知道汽车撞人,人会受伤、甚至会死亡。
2.多媒体课件。
3.自制的红绿灯、布置公路场景所需的道具。
预设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师:今天小猴去上幼儿园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我们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被车撞呢?小朋友可以自己一个人过马路吗?
(幼儿讨论)
2.认识 "斑马线"和"红绿灯"。
师:原来小猴一个小朋友去过马路,没有走斑马线,才发生了车祸。那什么是斑马线?你们认识吗?
(1)认识斑马线。
(出示斑马线)这是什么?斑马线有什么作用?
小结:斑马线是主要是保护行人安全的,所以也叫"人行道"。当我们需要过马路时就要走斑马线,这样我们就更安全。
(2)认识红绿灯。
(出示红绿灯)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红绿灯是干什么用的?
小结:红绿灯是指挥灯,红灯亮时说明行人要停,绿灯亮时行人才可以通行。
(二)安全过马路的方法
1. 看一看人们过马路的情景图片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斑马线和红绿灯,是不是认识了就会用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不正确过马路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这样过马路好吗?会发生什么事?让孩子说一说不安全的地方。
2.说一说过马路的正确做法师:"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过马路,才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出示正确过马路的图片)小结:在过马路的时候,小孩子要和大人陪伴。一定不能闯红灯,闯了红灯就会发生安全事故。要绿灯亮时才能行走,而且还要左右看一看,最后走在斑马线上过马路。
3.播放动画--我会过马路,再一次巩固过马路知识。
(三)游戏--看图片说对错交代玩法:幼儿分成两队,男孩一队,女孩一队。教师出示有关过马路图片,让幼儿快速抢答,说说哪些过马路的做法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以又快又对的一组为胜,并奖励笑脸你真棒!
(四)呼应身边人--遵守交通规则小结:刚刚小朋友表现的真棒!老师希望小朋友把这个过马路的本领带回家,告诉你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你所认识的人,小朋友一个人是不可以过马路的,要大人相伴。不管是大人,还是小朋友。我们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因为它和我们的生命紧紧连在一起的!
延伸活动:与幼儿一起玩"交通"游戏。
(1)与幼儿一起将交通标志布置在"马路"的各个角落。
(2)全班幼儿分两组,一组当行人,一组当司机(身戴汽车胸饰),两名幼儿当交通警察。(一个管行人,一个管汽车)
(3)未遵守交通规则的司机及行人,交通警察给予罚单。
(4)老师与幼儿一起评议游戏情况。(重点放在遵守交通规则方面)你为什么会得了罚单?你违反了什么交通规则?
(5)行人与司机交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三月是文明月,围绕《我会过马路》这个主题,在本组成员的共同研讨中,设计了此次活动。教案几经修改和试教后,上周四由我执教,展示了我们组的教研成果。
整个活动思路清晰,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化了情感。遵循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原则。活动中我采用了“观察法、猜测法、讲述法、游戏体验法”等,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使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活动设计的两大亮点:
1.体现幼儿的认知特点。
从设置悬念,再现生活情景入手,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体现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动静交替的原则。
2.呈现趣味性、综合性。
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生活情境,画面生动活泼、直观,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富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
执教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1.教师的回应不够及时
当幼儿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预设的情况时,我未能及时回应获得的信息,“抛接球”处理不够协调,可见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很重要。
2.细节处理欠妥
游戏规则讲解不够精炼,示范的方式过于单一,幼儿处于消极等待的状态。因此,平时的活动中应关注细节,时刻注意创设合适的教育情境,使幼儿接纳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
2、知道当自己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学会感激别人。
活动准备:
故事《小猫落水》、小猫图片、已画好的故事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进入本次活动的主题。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季),天气是热的还是冷的呢?(热的),那天气一热你们想干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有一只小猫,到了夏天它也很怕热,所以呀,它就……(教师停下,让幼儿自己猜测。),听完接下来的故事,你们就知道它怎么样了。
二、教师出示小猫图片,讲述故事《小猫落水》。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仔细倾听故事。
——师:小猫很怕热,它去干什么了?(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小猫很怕热,它趁爸爸妈妈不注意,就跑到去河里抓鱼了。
——师:小猫为什么会落水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它在抓鱼的时候,脚一滑不小心掉了下去。
——师:"小猫落水后是谁救了它?(幼儿回答)如果没有人救它会怎么样?(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是小鸭子救了它,如果没有小鸭子小猫就淹死了。
——师:"如果你是小猫,小鸭子救了你你会怎么对小鸭子说呢?怎么做才能不掉到水里面呢?"
教师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初步了解当自己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要学会感谢别人。
三、师幼共同讨论有关防溺水的安全知识。
师总结:当没有大人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小朋友们不能独自到有很多水的地方玩耍,即使天气再热也不能把手和脚伸到水里面,如果碰到有人掉到水里,要记得大声的叫救命,不然你就会像小猫一样掉到水里。
请小朋友说一说"如果不小心掉到水里了,你会怎么做。"
故事:《小猫落水》
夏天到了,天气很热,小猫的爸爸和妈妈正忙着做饭,小猫趁着爸爸妈妈不注意一溜烟地跑出来,他跑啊跑啊,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小河的水哗哗地流,里面还有许多小鱼。小猫也将小手伸到水里,他多么想捉一条小鱼啊,可是正当他再一次将手伸到小河里时,他的脚下一滑,不好小猫掉到水里了。小猫在水里拼命挣扎,大喊"救命",恰巧小鸭子走过来,听见小猫的呼救,急忙跳到水里,将小猫救上来了。小猫再也不敢自己到水边去玩了。
活动目标:
1、明白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有关的图片四张。
2、请一位幼儿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表演情境。
3、玩具、果冻、巧克力。
活动过程:
一、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1、讲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变色龙沙沙独自在院子里玩,这时一个陌生人问他公园怎样走,沙沙有礼貌地告诉了他该怎样走,陌生人十分感谢沙沙。回到家里,沙沙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沙沙,你做得对!但是还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注意。沙沙连忙问妈妈:还有什么事情就应注意的呢?
2、幼儿讨论:
①妈妈为什么说沙沙做得对?
②我们来猜猜妈妈还对沙沙说了哪些应该注意的事情?
3、出示图片:
图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时,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图二:陌生人给你礼物或好吃的东西时,你不能要。
图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时,你不能带路。
图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时,你要反抗,大声呼救。
二、情境练习
情境一:
一个陌生的叔叔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你真可爱,我请你吃果冻。之后又拿出玩具给他玩。
幼儿讨论:能不能要陌生人的礼物,应该怎样对他说?
情境二:
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入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 妈妈的好朋友,她这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幼儿讨论:能不能跟她走?应该怎么做?
教师提醒:
①你认识她吗?
②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轻信她的话。
③那你就应怎样对这位阿姨说。
教师小结:
对待陌生人要有礼貌,但不能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选择游戏(每题分a、b两个答案,幼儿站在认为正确的答案那一边)
1、陌生人就是坏人吗?
a、陌生人就是坏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园和游乐场。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个认识的阿姨想带你出去玩。
a、能够和她去。b、务必先告诉爸爸妈妈。
4、有个不认识的叔叔给你东西吃。
a、巧克力、果冻不能吃,饮料能够喝。b、什么都不能吃。
5、下大雨时一个陌生人说用车送你回家。
a、先说谢谢再上车。b、不能上车。
6、陌生人问你的名字、家里有谁、能不能告诉他?
a、只能告诉名字,不能告诉他家里有谁。b、什么都不能告诉他。
四、结束活动。
提醒幼儿外出时不要离开群体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轻信。
活动前言:玩具是小孩子们的新天地,现在的家中都是一个孩子,但是玩具却是堆成了山,那么如何才能让让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玩具呢,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个小游戏吧,让我们学会如何给幼儿园找家!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班里有许多玩具,玩过玩具后要把它放回原处。
2、尝试根据玩具标记图,一一对应收拾摆放玩具。
3、愿意参与集体劳动。
活动准备:
1、会发声的娃娃。
2、玩具标记图,幼儿用书——送玩具回家。
活动过程:
1、以送玩具娃娃回家的游戏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将玩具娃娃藏在教室的某个角落,带领幼儿寻找发出哭声的玩具娃娃。
找到娃娃后关心娃娃为什么哭?家在哪里?然后把娃娃送回家,并启发幼儿想象自己找不到家会怎样?懂得玩具玩好后要送回家。
2、认识玩具标记图,初步学会一一对应收放玩具。
教师提问:我们还有哪些玩具?这些玩具的家在哪里?怎样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
教师出示几种不同的玩具和设计好的玩具标记图,让幼儿说说这些玩具找谁做自己的标记最合适。
幼儿自己手拿标记图寻找,贴在相应的玩具篮上。
根据玩具篮子的数量,选择相同数量的幼儿将玩具根据标记放回玩具柜里。
2、游戏“送玩具回家”,巩固一一对应收放玩具。
将刚才的玩具拿出来,一部分幼儿送,一部分幼儿评“什么玩具走错了家。
游戏可重复若干遍,让每位幼儿都参与。
3、幼儿阅读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图上的小朋友早干什么?启发幼儿用书本的知识来结局问题。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学会看逃生图上的重要标志:出口、门、可通过、不可通过。
2、通过自己动手制作逃生图,并为自己寻找最快的逃生路线,了解火灾发生时时间的宝贵。
3、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4、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事先带领孩子参观幼儿园内的走廊与出口、做了一半的逃生图(大小孩子两人一张)、各色卡纸、剪刀、双面胶、水彩笔
活动过程:
1、讨论如果幼儿园里发生了火灾,小朋友们应该怎么办(以最快的速度离开火灾现场到达安全的地方)
2、了解逃生图得重要作用,有了它就可以知道自己的位置,并尽快确定逃生路线。
3、出示逃生图,请幼儿观察,找到自己所在班的位置、走廊通道的位置、大门的位置,贴上相应的标志,并画出相应的逃生路线。
4、请幼儿为幼儿园其他班的小朋友制作逃生图。
要求:大小班幼儿合作完成,在原有基础上,贴上走廊、门、出口、可通过、不可通过等标志,并用水彩笔画出为自己确定的.逃生路线。
5、将制作好的逃生图张贴在走廊等的显眼地方。
活动反思:
安全是幼儿园的头等大事,消防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幼儿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安全教育也应把握时机。活动中,就幼儿生活经验的几个片断,让幼儿主动探索、寻找日常生活中不能随便说的易引发火灾的物品,并让幼儿自主地说出不能玩的原因。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幼儿安全防火知识,从小培养安全意识。要提高幼儿的安全质量单靠幼儿园是不够的,需要家长,社会的全体支持。以后我我更加积极的争取到的家长配合,使家长真正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幼儿园的好合作伙伴,为孩子们的发展和健康成长起到最大的作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
2、教育幼儿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知道必要的逃生技巧。
3、培养幼儿互相关心的情感,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地震现场》影像资料、《小蟾童》防震减灾科普动画片、《地震生存手册》漫画版图片6张。
2、一些小道具:枕头、书包、脸盆、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起幼儿的注意。
师:“小朋友们,在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一件很可怕、很悲惨的事情,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是什么事情这么严重。”
二、播放一段“512“汶川大地震的录象,采用触目惊心的地震情景引入课题。
三、围绕录像与幼儿展开讨论:
1、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告诉幼儿这个就是地震。)
2、师小结:地震时,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地面裂开大缝。公路扭弯了,汽车被砸扁了,房屋倒了后,家里的东西都被压坏了,有时我们的生命也受到威胁。
四、播放课件《地震生存手册》(漫画版),教育幼儿在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及时躲藏。
师:“小朋友,地震虽然很厉害,但是小朋友不能慌张,在地震发生时,地面开始摇动后,有很短的时间可以用来躲避,如果在这短时间内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会被砸伤。”
引导幼儿逐一观察课件,并向幼儿说明地震来了,该如何应变才是安全的。
1.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2.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3.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4.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5.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6.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7.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8.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9.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五、让幼儿观看地震专题动画《小蟾童》,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地震,巩固防震、避震的方法。
六、地震演练。
七、活动延伸:
学习儿歌《震前动物有预兆》,利用简单、清楚的动物形象让幼儿知道一些震前的预兆。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用正确的方法玩滑梯。
2、帮助幼儿懂得用不正确方法玩滑梯易造成伤害。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3、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重难点:幼儿学会正确的玩滑滑梯,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二、活动准备:
小兔头饰若干,照相机。
三、活动过程:
1、谈话方式引出主题师:宝宝们都喜欢滑滑梯吧!
2、给每个孩子戴上小兔宝宝头饰,老师戴上兔妈妈的头饰。
兔妈妈:"今天天气真好,小兔们,妈妈带你们出去玩。"
3、向幼儿介绍滑梯及其玩法。
师:我们怎么样玩滑滑梯呢?请几名幼儿滑一下。(纠正幼儿玩滑梯时的不正确姿势。老师正确示范然后再请幼儿示范。)
4、人多的时候应该怎样玩滑梯
师:玩滑梯人多时要先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不拥挤推拉。从楼梯这边上去两手扶好了,一层层地往上爬。眼睛看好楼梯,爬到顶,坐稳后,两手扶着滑梯两边,两条腿并拢,再滑下来。如果不这样好好玩滑梯,做不正确的动作,就会发生危险。
5、幼儿练习玩滑梯,教师指导幼儿按正确的方法玩滑梯。
(1)兔妈妈:"刚才我们看了兔妈妈滑滑梯,你们会不会象它们那样玩?"
(2)兔妈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再玩一遍?这次,你们玩的时候,妈妈给你们每个拍张照,看谁滑的好。"(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动作,鼓励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玩滑梯。)
四、结束活动:
让幼儿自由玩滑梯,老师巡回观察,注意小兔宝宝们的安全。
活动反思:
娃娃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下学期新生人数多,在开学初心情不稳定,会大哭大闹,所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安排了滑滑梯的安全教育,一方面可以稳定幼儿情绪,一方面可以进行安全教育,达到安全与游戏的结合。上完这节安全课,幼儿大部分都知道怎样有序安全的滑滑梯。
教学目标:
1、通过亲身体验,懂得火不能玩,有基本的安全知识。
2、初步形成自我保护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认识火警电话119
饭后散步活动时,波波透过院墙看见焚烧树叶的烟,他大叫起来:“老师,着火了!”我没有直接理会,而是弯下腰来问他:“你怎么知道着火了?”我们的交谈吸引了其他幼儿,有的幼儿呈现紧张表情,有的幼儿紧张大叫(这说明幼儿已有初步的自护的意识)。为保护幼儿这意识,并在随机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我立刻蹲下来和幼儿聊了起来:“着火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幼儿的回答是找消防叔叔,打110,甚至有的幼儿还真的表演起来。“消防电话到底是多少呢?”幼儿的回答各种各样:有120,有110,就是没有119。
这说明:
(1)平常的安全的教育还是有效的。
(2)实际联系不够,需要在随机教育中加以强化,做到不但有意识,还能助帮幼儿形成自护能力,尽能力离开火源,找大人寻求帮忙。我立刻在地上用石头写了大大的119,并告诉幼儿:这是火警电话119。你们还小,当有火灾时,你们要赶快离开,告诉大人请他们帮忙。
二、初步感知火的危害和益处
我便带幼儿去观察火源,让幼儿略知火有好处,也有坏处。看到枯叶还在燃烧并发出很多烟,幼儿的反应还是以为真的着火了,需要请消防叔叔,打119电话。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烧的是什么?为什么烧它?烧了有什么用处?这种火有没有危害吗?”幼儿七嘴八舌,我相信他们已经明白这种火的意义。
三、进一步感知玩火所带来的危害
正好前面有一片枯草被调皮男孩烧掉,我趁势带他们来到此处观察,“这一大块黑黑的地方怎么了?周围的草漂不漂亮?柔软不柔软?”引导幼儿明白随意玩火的危害。
回来的路上,还讲了一发生在大哥哥身上的事,由于玩火,点着了稻草堆,引燃了房屋,最后是在消防叔叔和大人的帮助下这场火才被扑灭,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我相信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已经种下了安全意识的种子,使他们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能玩,什么不能玩,知道如何自护。
幼儿活动教案8篇相关文章:
★ 健康幼儿教案8篇